殷俊的部署合情合理,並沒有明顯的邏輯疏漏。
連洪濤都篤定地認為,這場仗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只要拉開架勢全力對攻,就能做到有效傷敵。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
那就是,對方的統帥乃是有著智者美譽的明正天皇。
和齊譽不同,殷俊和洪濤都沒有與她博弈的經驗,對於其人,更是沒有任何認知,潛意識裡,直接把她當成是普通將領看待。
也正是由於這點疏漏,所以,奉軍才付出了慘重代價。
都督張龍雖然航海經驗十分豐富,但他的軍事戰法卻是半吊子水平,就他這樣的爛履歷,哪會是明正天皇的對手?
僅僅一招誘敵深入之計,就讓張大都督上了個大當。
事情大致,約是這樣的。
扶桑軍在得知到奉軍揮兵來犯的訊息後,立即做出了具體反應。
明面上,他們擺出一副聞風喪膽的模樣,於暗地裡,卻是佈置天羅地網嚴陣以待。
在初戰時,扶桑軍詐敗回撤,而奉軍則是乘勝追擊,如此,後者就不出意外地鑽入到了圈套裡。
當駛到一處淺水灣時,忽見有一波潛水軍突然冒了出來。
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奉軍的船底鑿穿一個小洞。
簡言之就一個字:淦!
那洞不要求太大,但要求數量眾多。
為了提高破壞的效率,明正天皇還特地借鑑了華夏的「手拉鑽」的原理,秘製出了一種大號衝擊鑽。
這個玩意兒,簡直就是當下艦船的剋星,一鑽就是一個準。
正常情況下說,潛水兵想要鑿穿戰艦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因為,速度跟不上。
但,若戰艦停在那裡不動或是龜速緩行,那可就為他們的操作提供了有利空間。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最為安全的還要當屬鐵艦船。
不過目前,奉軍尚不具備。
按照明正天皇的估計,這個破壞的過程,大約需要兩個時辰。所以,應該尋個淺水灣區來做困獸之鬥。
而奉軍,在見到自家戰艦有異之後,定然是無心戀戰、扭頭就走。
這是大機率的事。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己方趁勢突然掩殺、圍而殲之,定可打敗奉軍。
至於能殲敵多少,還要視當時的情況而定。
結果!
扶桑人這次很具運氣。
他們在得手後,趁著大奉主帥張龍的愕然與慌神之際,悍然發動了一波超級猛攻。
竟然,誤打誤撞地轟死了這位張大都督。
張龍乃卒!
大奉的東洋水師本就缺乏實戰經驗,在失去了主帥的指揮後,就更顯得雜亂無章了。
尤其是,在面對扶桑接下來的圍堵時,完全就是一群亂飛的無頭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