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蕭蕭,浪花疊疊。
大海澎湃,人也澎湃。
後者提到的澎湃,乃是指扶桑將士們的心境。
自打瓊軍吹起反攻號角的那一刻起,戰爭的氣氛就登時爆發,他們每個人的毛孔裡,都填滿了嗜血的情緒。
瓊軍這邊戰鼓如雷,吶喊之聲不絕於耳。
扶桑這邊旌旗獵獵,肅殺氣息瀰漫四下。
明正天皇雖然深知齊譽絕對不會束手就擒,但也沒有想到,他竟然真的會選在此時發難。
從他動作的時間來看,幾乎和己方的節奏保持持平,根本就不存在反應時差。
也就是說,他此舉早有醞釀,完全是來自於事先預判。
想通此節,明正天皇恍然意識到了不妙。
既然齊譽早有醞釀,那他肯定會有接下來的跟進動作,所以,自己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為謹慎起見,她決定走出船艙,親自指揮、親自排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應對突發。
先了解一下眼下的具體形勢。
遙望卻見,對方分出了兩個支隊以分擊己方的兩翼,來勢洶洶,看起來勢不可擋。
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然要分兵迎戰。
在這個環節裡,共有兩種方法可選。
第一種是,分出少許兵力去敷衍兩側,自己則親率主力去迎擊正中主艦。
然後,活捉齊譽。
這種方式看似妥當,但卻有一個致命缺點。
那就是,分出的兵力很有可能因為勢小而被對方以軍備優勢給殲殺掉。而正中的主艦,也不一定就如自己所願的那樣展開對戰,它一旦調頭回撤,自己可就追不上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己方損兵折將,對方卻能全身而退,得不償失。
所以這個法子並不可選。
排除了這條策略,就只剩下以均勻排程的方式展開分擊了。
雖然兵力上偏於分散,但貴在保險穩妥,如果運氣還算不錯的話,或許還能打上一場小勝。
“傳我號令,留下四艘戰艦壓陣正中,其他的戰力全部分去兩側。如果能殲滅掉兩翼的敵軍,我重重有賞!”
“但,若有臨陣退縮或是殲敵不利者,事後定斬不饒!”
能夠看得出來,明正天皇的威望還是很崇高的,她話音才落,下屬們便急匆匆地動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