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海也嘆道:“不僅僅是大小姐,連齊大人都由一個翩翩少年變成了現在的秉節持重,至於我等,卻已開始步入日薄西山的垂暮之年。”
譚俊彥連忙做了個打住的手勢,笑道:“大喜的日子,說這麼悲觀做甚?還是多講點喜慶的事吧!”
見幾人點頭,他才續道:“在大小姐的婚事上,皇太后派人送來了添箱大禮,如此厚愛,連整個瓊州都感覺與有榮焉。依彥之見,應該做些回敬才是,最起碼,也得送一些喜糖過去才為禮儀。”
“嗯,確該如此!”齊譽先是點了點頭,後作出指示道:“所送之糖,可採用‘帶骨鮑螺’為禮。”
“這又是為何?”
“此糖有著百味橫陳的說法,不同的人,可以品嚐出不同的味道,我覺得甚是合適。”
“呃,這……”
帶骨鮑螺,乃是用乳酪、蜂蜜、蔗糖在拌勻並凝結之後,按在盤子上邊擠邊轉,最後形成一個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因其外形和螺相似,故而因此得名。
近些年來,瓊州商人又將陳皮、薄荷等元素糅合其中,繼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特殊口味。
也正是因為新增了這些小料,所以才能在不同人的味覺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品嚐感受。
那,此糖的味道究竟如何?
總體上說,還算不錯。
《金瓶梅》中曾有說:李瓶兒善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亦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而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份口福,而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時,禁不住睹物思人、傷感倍增。
由此可見,這種糖不僅好吃爽口,而且還上得了牌面。
貢品嘛,又怎能太差呢?
對於此贈,幾人皆為妙贊,然他們卻是不知,齊大郎另有用意。
這糖的名稱中帶有一個鮑字,而鮑魚之心卻是臭的,所以,拿此作為禮物總有一種讓人不太舒服的諷刺感覺。
而當你把它真正含在嘴裡的時候,又覺得其百味橫陳、甜苦兼具,其體味之複雜,很難作出描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齊譽以此物為禮,就是在暗示蘇琉:你是選擇美名後世?還是選擇遺臭萬年,皆在你的一斷之間。
若要留名,就必須推進社會制度改革,以應大勢所趨。
如果倒行逆施的話,必定會如鮑魚一樣,被史官記上醜陋的一筆。
齊譽相信,以她的智慧和機智,肯定可以品味出這其中的暗意。
現在是她有求於咱,若不趁機敲打一番,豈不是浪費了良好機會?
好了!
這次的集議到此結束,我齊大郎也該回家多陪陪老婆孩子了。
“諸位珍重,齊某告辭了!”
“預祝齊大人一路順風!”
齊譽擺了擺手,便暢然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