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的對弈,也存在著陰溝裡翻船一說。
但是,翻船不代表就會被淹死。
就拿曹操來說吧,雖然他在赤壁之戰中被周瑜按在地上摩擦,但是,人家曹阿瞞知錯能改,最終有驚無險地全身而退。
這是天無絕人之路嗎?
並不是,而是在面對逆境時,一個人的隨機應變能力。
顯然,李宏裕不具備曹操那種超強的軍事素養,他不僅沒能做到得當的應變,就連最基本的統御能力都沒能發揮出來。
在高麗的圍殲之下,大奉的軍隊逐漸開始潰不成軍。
他們死的死,傷的傷,到處都是哀鴻遍野。而所謂的威武之師、道德之師,在眼前竟是如此地不堪一擊。
隨著戰事的愈演愈烈,形勢開始失控。
王之藩才剛剛突圍成功,大奉的軍隊就出現了嚴重譁變,無論小皇帝如何將旨,混亂依舊不能平息。
皆亂糟糟。
這時,李宏裕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統御能力已經喪失殆盡了。
什麼九五之尊,現在和不愛搭理的路人甲完全沒有區別。
無奈下,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麾下將士棄械投降,卻沒有任何能力作出阻攔。
最後時,他手下只剩下了兩千來個略有氣節的忠義之士。
這點人馬,還不夠給高麗軍塞牙縫的。
啊……
這該怎麼辦呀?
情急之下,毫無主見的天子只得向手下們投去求助的目光。
於此節,王之藩建議道:可尋一塊險要之地臨時固守,等待得信後的戚家軍救援。
而三德子則認為:當下大勢已去,不如投降以保全己身。
兩個人說的都有道理。
最終,李宏裕採納了三公公的建議,在一處名喚土水堡的小地方下令軍隊放下武器,並席地而坐,等待著高麗軍的納降。
至此,皇帝高調的御駕親征便劃下了落幕的句點。
任誰都沒有想到,大奉朝的徵高麗竟然會以全軍覆沒、天子被俘作為收場。這讓吃瓜群眾們全都大跌了眼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宏裕想要相仿其父展示武功,卻沒想到竟是灰出於黑卻弱於黑。
他不僅沒能做到震懾天下、名垂青史,反而變成了史之罕見的負面典故。
由於皇帝被俘,前來救援的戚景也就失去了主動性可言。為避免激怒高麗王,他也只得偃旗息鼓、悻悻作罷。
至於遠水滅不了近火的齊大郎,就更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很快,這則訊息就傳回了大奉朝的朝堂之上。
上下皆震驚!
天子被俘,這是國無明日的徵兆啊!
怎麼辦?
雖然,所有的大臣都是心急如焚,但是,卻沒有一個站出來表態說話的。
這其中,也包括了殷俊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