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的賬目,自有周氏自己計算,她堅決不找外人幫忙。
其實,外人也幫不上她什麼大忙。
可是,皇帝的賬,卻有一大票的人在幫著他計算。
首戰大捷,自然是大宴三軍,以為功勞的慶祝。
這也就是經常聽到的大擺慶功酒。
於席間,皇帝高高舉杯,群臣三呼萬歲,而後,就是上下舞蹈以添娛樂。
雖然,天子御駕親征、遠離了朝堂,但,相關的政務還是保持著一天一送,及時地報於君上得知。
總體上看,國內保持著一片祥和,安定得穩如泰山。
不過,卻有一道宗人府的摺子,惹起了皇帝的憂煩。
上面所書的不是其他,正是皇室縣主齊小彤下嫁威遠將軍洪濤的事宜。
關於這事,早就有了相關定論,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然而,宗正大人卻是特別提到:按照禮制上的規矩,但凡有皇家女出閣,皇帝您是要陪送一些嫁妝的。所以,還煩請您給臣報個大數。
這樣的嫁娶,屬於是李家的私事,戶部那邊是不會掏銀子的。也就是說,這筆錢得皇帝自掏腰包。
掏錢?
那還不好辦,意思一下不就行了?
這怎麼可以?
宗正似乎提前猜到了皇帝的想法,故而直諫說道:這筆銀子,絕不能太過寒磣,否則,就會被天下人恥笑。
其原因有二。
首先,齊譽和戚景都是我大奉朝開疆拓土的汗馬功臣,為江山社稷立下了不世之功,如此級別的肱股重臣,怎能意思一下了事?
要知道,全天下計程車子,可都瞪大了眼睛在那兒看著呢?
試問你如何吝嗇?
其次,瓊州是我華夏、甚至乃是全世界的最富庶之地,當地首牧的千金出閣,各行各業之翹楚又豈有不添箱之理?
說句難聽的話,單是海家輕輕一擲,其禮金,估計就有萬金之數。
倘若,堂堂的皇家連一個地方商賈都壓不住的話,那還有什麼面子自我稱尊?
一聽這話,李宏裕就感覺有點不舒服了。
這錢確實不能由國庫來出,必須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可是,讓自己力壓瓊州的第一鉅富,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哦不,是力不從心。
於是,皇帝便讓幾個貼身近臣幫自己計算起了私庫銀子。看看,到底能擠多少。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最多可出五千兩金。
再多的話,就要影響皇宮內的正常開支了。
影響皇宮,那肯定是不行的,怎能為了他一個齊家而把自己家給掏空了呢?
可是,少了也不行。
怕惹人恥笑。
真是左右為難呀!
這個時候,皇帝開始埋怨起了他的老爹:你說,當初為何非要封她為縣主呢?好處沒得到一分,現在卻還要破財添箱,真是感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