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放喜錢的事,自有永川府戶房的官吏以為代勞,根本不用齊家人勞手半分。
後者所要做的,只是於事後看看賬本而已。
不過,在這個環節裡,齊譽卻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
他有些擔心,那些居於暗中的人會覬覦這筆銀子,繼而趁機作亂。
結果卻是多慮了,一切皆如常。
百姓們全都規規矩矩地排好隊伍,並以謙恭的姿態接受齊家的饋贈。那份感恩之心,完全地躍然於臉上。
唯一令他們感到不太平衡是,家住齊大人隔壁的老王家,竟然得到了一份高達千兩銀級別的鉅額恩賜。
這種木秀於林的現象,直接惹來了一大片的羨慕嫉妒恨。
然而,當他們得知,老王家的婆娘叢氏乃是齊小爵爺的救命恩人時,又全都立即轉變了態度。
並且,心悅誠服地說:行善積德,福有攸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人家現在得到的果,乃是之前種下的因,既是如此,還有什麼可極嫉妒的呢?
百姓們私下的議論,齊家人自然不得而知,此時的他們,正在商討著關於如何點戲的事。
這種盛大的場合,怎能缺少戲班子呢?
此環節裡,周氏自然是當仁不讓,眾望所歸地排在了第一位。
想聽什麼樣的戲,全由她一人決定。
即使是如螃蟹走路的孫大財,在她老人家的面前,也如同是隻寵物貓一樣,絲毫不敢說半個不字。
周氏也不含糊,幾乎不假思索張口就來,“給我點上一出《滿床笏》,這戲不僅喜慶,也很符合咱們齊家的地位。”
柳荃和殷桃對此完全沒有意見,並且還附和道:“孃的品味,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這話,倒不是刻意地把恭維,而是人家周氏點的這出戏,確實很合時宜。
而且,也非常的喜慶。
不多時,鑼鼓傢伙便依令響了起來。
眾人皆看得津津有味,唯獨齊譽有些傷感。
他非常清楚地記得,在自己當年榮立‘進士及第’牌坊時,母親所點得就是這出戏。
如今時過境遷,沒想到又在同一個地點,再次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然現在,又是另外的一種感受了。
那個時候,自己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一個等待入仕的進士探花,即使放官,也不過七品上下。
而如今,自己卻坐到了從一品的高位,雖然尚不及位極人臣的內閣首輔,但,也是名副其實的肱股棟樑了。
再看戲臺上的郭子儀,於驀然之間,齊譽泛起一種惺惺相惜的知己感。
彼此雖然不處同一朝代,但是,卻都屬能為江山社稷殫精竭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