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嘣嘣嘣!
夜晚的寧靜終於被打破了,霎時間,刺耳的鼓角爭鳴聲劃破夜空,充斥著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直到這時,普通百姓才驀然地恍過神來,並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對勁。
這是……
有反賊打上門來了?
嗯,猜對了!
因為,殷俊大人頒佈的告示早已貼了出來。
上書曰:燕王世子李良啟大逆不道,不僅豢養私兵,竟還狂言想要問鼎之重,如此髮指的惡舉,可謂是人人得而誅之!故,朝廷號召眾百姓舉起器械、奮力反抗,軍民合心、同仇敵愾,以打贏這場接下來的京城保衛戰。
號召非常響亮,但效果卻是一般。
除了極少數的退役御林軍尚願披掛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無動於衷。
他們第一時間所想到的乃是如何逃命,至於誰打輸了誰打贏了,完全是漠不關心。在他們的認知裡,誰做皇帝不都一樣?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切!
那是大夫們的高尚風骨,咱平頭百姓沒那麼高的思想覺悟!
從這個位面上來看,京城百姓和瓊州百姓的思維方式很是不同。前者自私自利、專門為己,而後者深明大義、慷慨捐生,兩者一公一私,境界上高低立判。
這是由社會制度不同所帶來的榮辱感不同嗎?
或許是,也或許不是。
不過,這並不是討論的重點。
瓊州之所以能夠做到非常有效的戰前動員,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傳媒在發揮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它的影響力,哪是一張公報所能比得了的?
既然不打算參戰,那就趕緊地逃跑吧。
於是,雞飛狗跳孩子哭的聲音乍然響起,大街小巷全都亂成了一鍋粥。
那負責‘募兵’的小吏見此一嘆,大為失望地搖了搖頭。
募不到兵,就只能靠御林軍們自己了。
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在關鍵時候,誰都指望不上。
得!
求人不如求己,動口不如親為。
孤立無援的五千名御林軍,全都視死如歸地集結在了正南門處,與即將發起進攻的造反軍展開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