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在引進新糧的問題上,戶部尚書當了一回背鍋俠,但是,天子的聖明形象還是因此受到了影響。
這對於極度愛惜羽毛的今上來說,是非常不樂意看到的。
從客觀上來說,皇帝的被罵,一點都不冤枉。
想當初,齊譽曾在私下掏心窩子進行力薦,請求皇帝推廣新糧,以造福華夏百姓。
然而,天子卻是出於謹慎上的考量,也如戶部尚書一樣明言婉拒了。
當時他還言,等過個兩三年一切全都明朗了後,再做普及不遲。
本來,這件事情塵封已久,連皇帝本人都快要忘掉了,卻不料,竟被丁憂的殷俊給扒拉了出來。
皇帝略作分析,很快就琢磨明白了殷愛卿的真實用心。
他這是在向朕隱晦表達:只有知錯能改,才入社稷正道。
可是若要改,那就得先作出自我否定,然後,再向齊愛卿委婉開口,索求所需的糧食種子。
不太好!
自己乃是堂堂天子,金口玉言,怎麼能動不動就自我否定呢?
此舉不僅失了面子,還會進一步損毀自己的聖明形象,絕不可取。
另外,讓自己去向齊譽開口相求,怎拉得下這個臉來?
要知道,他的妻小現在還扣留在京呢,在這種時態下有求於他,非常不合時宜。
嗯,此事就此打住,任何人不得再言!
就當下來說,賑災的事情基本上算是妥帖了,即使差差點點,也沒有太大顧慮了。
世態上一切向好,很值得慶祝。
然而,皇帝的憂心忡忡卻是不減反增。
為何?
原因無他,齊譽在這次的援賑中所變現出來的強大實力,無時不刻不在攪擾著他的心田。
他會走向擁兵自重嗎?
他會走向尾大不掉嗎?
一切都是未知數,能不憂嗎?
善於察言觀色的吳晚榮,很快便揣度到了聖天子的所想。
“陛下,齊譽的實力過於強大,已隱隱呈現凌主之勢,依臣之見,應該尋個機會將其罷免,以除後患隱憂。”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