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秋多彩迷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蕭條中又透出一種別緻的風味。
藍天上,一行徵雁往南飛,候鳥正遷徙。
地面上,兩匹駿馬向北馳,加急傳捷報。
以上這一幕,就是京城郊外當下的景象。
沒多久,那匹駿馬於皇宮外勒韁而停,訊息送至。
大約過去了盞茶時間,皇帝就在養心殿內急召了該信使,並細閱了時下的最新軍情。
是的,此報確是軍情,但,卻不是什麼喜報。
只見那內衛的公文中赫然寫道:我朝的鯤鵬水師與扶桑國對壘完全處在了下風。前後兩戰,損失皆慘重。不過,敵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亦有傷筋動骨之態。
這席話雖然表達的委婉,但意思卻是非常明確:朝廷軍敗了!
而且,敗的無可爭議。
皇帝感覺有點膈應了。
這啥啥啥的都是自己欽定並的,若是自我否定,豈不是自打自臉?
想了想,皇帝便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評道:“看來,扶桑國的軍事發展,比咱們想象中的還要精進,對於此敵的評估,是時候重下定義了……”
身側的吳晚榮聞言忙道:“陛下言重了。扶桑不過一介彈丸小國,即使軍事上有些小成,也不會高明太多。咱們只需適當地作出調整,不日便可趕超過去。”
“嗯,若是單論國力的話,我大奉高於他們數倍,趕超並不算難。”
“陛下明鑑。”
這是,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
確實是。
要不然,那得多尷尬呀!
對於這事,君臣二人心照不宣,說話方面很有默契。
這些年來,吳晚榮把皇帝的摸得比自家的女人還要熟悉,什麼場合說什麼話,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他心裡非常清楚,當下的聖上很愛惜自己的羽毛,尤重口碑這塊。對於那些不太悅耳的負面事,一定要做恰當的美化處理,若是露骨直說的話,弄不好就會引起龍顏不悅。
今上可是憧憬泰山封禪的人,他怎麼可以允許自己有瑕疵出現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即使有,也得設法弱化處理。
這就是人家吳晚榮高明的地方。
為了避免尷尬再現,老吳急忙把話題扯向了北方的戰場。
“陛下,從戚景傳回的軍報來看,漠北處的鏖戰已然接近了尾聲,相信過不了多久,那地的烽煙就會暫熄下來,繼而回歸到如前時的安寧狀態。”
“嗯……戚愛卿的這場仗打得倒還可以,雖然只是收穫了一場平局,但其殲敵數量上卻是高敵一倍,算是打出了我天朝該有的氣勢。”
“這些個,全都是得益於陛下您的知人善用之功……”
“哈哈,吳愛卿言之有理……”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一掃與扶桑小敗的負面陰霾,落下的笑容也再次重返臉上。
就大奉朝當下的總戰況來說,算是收穫一場平局以及一場小敗,雖然算不上多麼的好,但也勉強說得過去。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南洋之戰的戰果尚不明朗了。
齊愛卿他,到底能不能抗過去呢?
對於這事,吳晚榮一如既往地持悲觀態度,他道:“齊大人乃是文官出身,少識戰法精要,在面對一些小衝突時,或許還能應付的了,可一旦觸及到大規模戰爭,他就會黔驢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