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玉以郭子儀舉例,可謂是一語雙關。
這句話,既暗示了要學習他常在河邊走、卻能不溼鞋的過人精神。同時也暗諷了今上的心容狹隘,不如郭子儀歷奉的七君。
七君?
都是哪七君?
據史料記載,郭子儀先後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這七個君主,屬於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這一現象亙古罕見。
那麼問題來了。
七君尚且能容他這等能臣,而今上卻是連三朝之老都心存芥蒂,這豈不是證明了胸襟不如?
若從這個的角度上來看,似乎真是這樣。但是,歷史中的個別現象並不適合作為是衡量的標準,況且,還有時勢因素夾雜裡面。故而,這麼比較實在有失公允。
在齊譽看來,七朝元老的說法僅僅只能證明郭子儀審時度勢,懂得明哲保身;但是,並不能證明七君的胸襟博大,兩者並不是一回事。
不說別的,單就皇帝敢公然地喊出那‘三不’之策,他就不失為是道德明君。
至於趙明玉所提到的尾大不掉之憂,齊譽也曾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不過,現在拿來說事還有些為時過早,等到車道山前時再說不遲。
更何況,自己已然琢磨出了一條退路,足可保一家人在關鍵時臨淵抽身……
呵呵,與其惶惶不可終日般的杞人憂天,那還不如多看看眼下,做點實事。
是不是這個理?
想到此,齊譽倏然恍過神來,他將胯下的駿馬輕輕一策,便朝著軍營的方向奔去了。
去幹啥呢?
簡言之:練兵!
常言說的好,學進于振而廢於窮,同理,兵也是精於練而廢於閒。
這乃是公認的事實。
所以說,要時不時地多把軍隊拉出來練練,雖然只是演習型的虛擬戰,卻也好過窩在營裡不作為。
猶記得,在前世裡曾盛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叫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由此可見,虛擬的‘演習’是多麼的重要。
現在大戰在即,自然要多多地臨陣磨槍。
“這次的演練,必須要接近於實戰,全部採用真槍實彈射擊……”
“千萬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想著節省彈藥費,儘量多地演練密集型的轟擊制敵,不久後,可能會派上用場的……”
“開始!”
隨著齊大人的這聲令下,三軍將士立即就動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