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口說為虛,眼見為實,咱們一切以事實為證,請隨我來。”
說罷,她便一把抓住齊譽的大手,將他強行拽去了隔壁房間。
有這麼請人
的嗎?
到了隔壁卻見,那室內正整齊地陳放著幾大籮筐的成品彈簧,它們的尺寸一致,成色也非常統一,就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
啊!
這是……實現小規模的試驗了?
哎呀呀,真是太好了!
於興奮之下,齊譽忘情地揮舞著雙拳,做了一個無聲的振臂高呼狀,狂喜之色,溢於言表。
現在可以十分確認,關於熱處理的技術攻關,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這些實物彈簧就是證明。
有了這個技術,就有能力改變各種金屬的物理效能、耐氧化程度等等,尤其是,鋼鐵類製品。
眾所周知,鋼鐵產業乃是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龍頭,它的應用幾乎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是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強大與否的主要標誌。
呵呵,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黑黝黝的鐵疙瘩,殊不知,卻是暗含著許許多多富含智慧的硬知識。
當然了,這些知識都是先輩們經過不懈的試驗積累來的。
從最早期籠統地分出生、熟鐵,再到百鍊鋼、炒鋼、以及當下廣泛應用的灌鋼之法,這每一步進步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長河中,勤勞睿智的華夏祖先們,一直都沒有停下對鍛冶技術的探索腳步。
逐漸地,人們開始認識到,鋼和鋼也有巨大的區別,有的追求硬度,有的追求韌性,還有的追求耐熱等。簡而言之,效能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在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屬軍用鑄鐵了,與此同時,它也代表了這個時代最高階的鍛冶技術。
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鐵器的加工工藝並非是只有冶術和鍛鑄,此外還有其他,比如說現在提到的熱處理。
如果能將這種技術廣泛應用的話,工業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騰飛了。
比如說,製造蒸汽機!
該物上的用鐵,不僅要耐得熱.脹冷縮,還要耐磨損和耐變形,若是晃盪幾下就散架了,還談何遠行?
熱處理的出現,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掉這個技術性難題,若是失去了此環,任你鑄造技術再先進,也終究跨不出那關鍵性的一步。
齊譽,掌握核心科技。
而殷桃,則是負責把科技的理論變成現實。
“這項關鍵技術,可值萬金!”
“哦不,萬金咱都不換!”
齊譽高興地手舞足蹈,就像是個吃了蜜糖的孩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