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這片微微泛紅的夕陽餘暉中,忽有一匹鐵騎疾馳而來,颯沓流星,在地上留下了一個個的沙窩窩。
“報!”
“進來!”
“啟稟戚將軍,韃靼匪軍在搶奪了一些百姓們的鐵鍋後,就很快速地退去了!”
“什麼?退去了?”
危坐在中軍帳裡的戚景聞言倏然站起身來,捋須踱步,蹙著眉頭開始沉思。兩側的部將則都是閉嘴不言,生怕弄出聲響打斷了他的思緒。
於是,大家便全都沉寂了下來,細思端詳。
就眼下的這事來說,確實透著一些詭異。
這大過年,興師動眾,奔波一場,只是為了搶奪幾口鐵鍋?
真是想不明白。
正當眾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際,一個參將模樣的男子突然出列說道:“戚將軍,在末將看來,韃靼的此舉非常合乎情理,不難理解。”
“哦?還請趙將軍解惑。”戚景晃過神來,重新坐下說道。
“是!”
應聲看去,卻見這位答話的參將面色黧黑,舉止雅然,舉足顧盼之間都透出一種非凡的睿智感,此人,不是趙明玉又是何人?
是的,確實是他。
只見他略略縷了思路,便道:“這麼說吧,在敵我兩國還在互市之際,我大奉所產的鐵器一直都是韃靼和瓦剌的青睞之物,為此,他們還不惜拿大牲口進行交換,由此可見,漠北的鐵器是多麼的匱乏。”
一頓,他又繼續道:“然而,在兩方交惡之後,邊關的互市便開始由盛轉衰,到了近幾年,幾乎完全陷入了停頓狀態,由於長期不通商品,漠北的鐵器需求定然難以為繼。如今他們出來搶奪,確在情理之中。之所以選在大年初一,可能是考慮到咱們漢人在過年時喜歡居家烹飪,所以,他們才會以此作為契機,突施冷襲。”
沒想到,在這個現象的背後,趙明玉還推出了這等邏輯。
不錯!
感覺很明朗,聽得也很明白。
戚景哈哈一笑,讚道:“趙將軍果然學識淵博,通曉內外,只是這麼三言兩語,便闡明白了其中玄機,佩服!佩服!”
趙明玉則是連忙拱手回道:“不敢當,戚將軍過譽了。”
“趙將軍不必自謙,我曾放言說,我得先生如虎添翼,現在來看果不其然,先生肯入行伍助我,真乃是邊關之福!”戚景依舊不吝讚詞,道。
然而,此話方落,彼贊又起!
眾將們也很懂事地尾隨著主將的話音,連對趙明玉表達欽佩之意。
呵呵,老趙啥什麼時候具有了這等威望?
真的假的?
莫急莫急,這其中確有一些緣故,且聽一一表來。
話說趙明玉出使西域,他不畏艱辛,長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