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鏡?尺寸有多巨?”殷桃妙目閃閃,好奇地問道。
“呃……約一丈高,半丈寬,厚度過指即可。”齊譽一邊比劃著,一邊說道。
真的好巨!
殷桃微微一驚,問道:“你做這麼大的鏡子,到底有何用處?”
“唉,此乃面聖之禮……”
說罷,齊譽便渭然一嘆,臉色也隨之患得患失起來。
面聖?
噢……明白了!
殷桃何等聰明,她只是略略琢磨,便通徹了話中的含義。
其意如何,且聽解釋:
明年,就是齊譽上任瓊州知府後的第三年了,按照朝廷吏制,他是要去吏部那裡作述職的。屆時,即使不被聖天子召見,朝貢的禮物也是不能少的,而這面巨大的鏡子,便是他籌備的厚禮。
面聖述職,本是官場中的常態之事,和前世裡的工作彙報有些類似,然而,齊譽卻不這麼認為。
那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時間點,還是朝廷人事調動節骨眼。
舉例子說,如果是朝廷的吏部、甚至是皇帝,他們皆認為某個地方官的政績比較斐然,就可以趁此時機另委他用,或是升遷、或是平調,都是常而有之的事。當然,也有一些因為被參而受貶謫的,比如說咱們的城隍爺蘇軾蘇大人。
不過,無論是這其中的任何一種,都需要地方官員離開原來的執政地,改而去其他地方續職為仕。
可問題是,齊大郎他壓根就不想離開親切的瓊州呀!
娘希匹的,好不容易才打下來的革命根據地,哪能說放就放呢?
不過,這事卻也由不得自己呀!
萬一,是說萬一,皇帝老子腦瓜一熱,大腿一拍,真把自己給調動另用了,那又該如何是好?
看出來了吧,這確實是件令人頭疼的隱憂大事。
對於這事,殷桃也表示沒有什麼好的對策,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難道此節無解了嗎?
絕對不行!
我命由我不由天,必須要把主動權牢牢抓在手裡,做到防患於未然。
聖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多做些打算總是好的。
殷桃見拗他不過,也沒強行再勸,只得含著柔柔不捨,任由他一臉悵然地離去了。
她知道,他現在屬驢,認門拉不回來了。
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多聯絡人脈,以為他的前途鋪路了。
想到此,她急忙取出紙筆,給遠在京城的那位大貴人寫個求助信。
且說齊譽,他懷著惆悵的心情信步而行,似乎毫不目的性。不過,他的潛意識卻將他帶到了他的恩師孟嵐山處。
呃,怎麼來這裡了?
也罷,那就去拜訪一下先生,看看他老人家能否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