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任何看似怪異的現象,其背後都必然都有著因果聯絡,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冒出來。
既然存在因果關係,不如把之前發生的事情再捋一遍,或許,還能有新的發現。
善!
且看分析:
假倭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排除掉了,原因很簡單,其性質就是為了搶而搶,為了奪而奪,完事之後就趕緊的溜,目前他們逗留不離,明顯不是倭寇的行事作風。
倒賣火器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凡是倒賣者,必定會藏鋒斂鍔,儘量地做到不露鋒芒,哪有主動開槍暴露自己的道理?
如此一來,就剩下唯一一種可能性了。
那就是,這些人全都是潛逃過來的庸王殘部。
或許有人問了,他們跑到對頭的地方進行潛藏,莫不是瘋了嗎?
其實並不是!
道理很簡單,在這茫茫南海之中,只有瓊州這麼一個孤懸的落腳地,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選擇暫棲地方面的單選題。
庸王軍確實沒的選。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他們在逃的時候,乘得都是經不起風浪的小船,並不具備遠航能力,若想得到補給,只能逗留瓊州。
特殊的地形,就決定了特殊的選擇,任你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拋去瓊州而絕渡逢舟。
絕渡逢舟?
想到這裡,齊譽的眼睛突然一閃,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那啥,馬上趕去造船廠,那些人,是想搶咱們家的大船!”
“嗯?……是!”
“……”
在下達完了這條命令之後,齊譽就一臉爽朗地笑了起來。
早些時,他就已經瞭解到,庸王他不僅善智,而且有謀,如今來看果然如此。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齊譽才十分篤定,對面站著的對手,必是庸王無疑。
或許有人問了,在之前的過程當中,對方使了謀嗎?
是的!
博弈非常明顯。
你看,庸王先使用了調虎離山計,試圖將齊譽引去文昌縣,然後……再醞釀著襲擊這裡的造船廠。
造船廠?何用?
當然有用!
他們若奪得了大船,就可以乘之逃走,再也不用擔心船小不能遠航的問題了。
如果所料不差的話,之前失蹤的那位老工匠,就是他們為獲得船廠內部的資訊,而採用的虜人手段。
巧的是,齊譽剛好產生了警惕心,也恰好運用了將計就計,如此一來,庸王的戒備就降了下來。
至於和他勾結的石某出現在造船廠處,無非就是為了窺卻試探,並不意外。
似乎,可以撒個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