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話沒毛病!
見高忠德點頭,齊譽又道:“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陸巡撫一定會大擺犒軍筵,以欣慰之姿來迎接高將軍的凱旋。”
“呃……”
這場面話說的,真是好聽。
然而於事實上而言,這話對錯參半。
怎麼說呢?
且聽分析:
話中對的是,陸博軒肯定會擺上筵犒軍,並藉此機會宣揚一下自己的治安政績,甚至,他還會向京城傳去捷報,以寬廟堂之心。
而錯的是,陸大人肯定不會以有什麼欣慰之姿來迎接高忠德的到來。要知道,他是因為受了齊譽的蠱惑,才鐵了清繳庸王的決心,而從當下的結果上來看,卻是上了個大當。
說什麼烏合之眾,說什麼幾百餘人,純屬扯淡!
就這樣的草莽匪賊,也能滅掉我四千府軍?
肯定是訊息有誤!
可想而知,得知到戰果後的陸博軒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其實,折損了人馬,老高的心裡也不大舒坦。
為了彌補高忠德的心靈創傷,齊譽很善解人意,立即從自己的懷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寫好的上表文書,並交由他親覽。
攤開,乃閱。
在反覆看了三遍之後,高將軍終於露出了‘你真仗義’的表情。
這封文書,大體是這樣寫的:庸王軍本乃是烏合之眾,但由於得到了洋人們的協助,其戰力上才出現了大幅提升的現象。
然,在我威武之師面前,再強的奸邪也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終究逃不過被正義之劍擊殺的命運……
此外,其中還有云:於鏖戰中,高將軍不畏流血,一馬當先,身先士卒,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蕩平了屯門灣。至此,乾坤得清,朗日再現,眾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我省府軍。
至於瓊州軍,在這表書中只有打醬油的一句話: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可以看得出,齊譽這是把軍功全都恭讓給了高忠德,在後者看來,這絕對是親兄弟般的仗義之舉。
齊大郎不貪功?
呵呵,貪不得呀!
為什麼呢?
且聽解釋:
首先,恩師曾不止一次教育,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貪功勞和出風頭,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還有就是,自己乃是一個四品小知府,理論上來說,是絕對不能擁有實戰型的軍隊的,如果是實事求是上報的話,那豈不是證明瓊州真有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