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皇宮之後,齊譽的心裡就泛起了嘀咕。
他嘀咕啥呢?
自身的利益。
猶記得在離京之前,皇帝可是曾親口對自己許諾過,若是將山東那事給辦漂亮了,回來後就會把自己的位置往上提上一提,說白了就是升官。
這事,自己可是一直惦記著呢。
可是今天呢,皇上對於升官的事隻字未提,莫非他是忘記了,或者說是另有安排?
不知道呀!
此外還有一點,令人感覺非常奇怪,那就是,皇上基本上沒向自己詢問有關燕王的事,即使整場談話的內容相加,有關燕王的話也只是隻言片語。
若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說,在諸事當中,燕王的事最為急迫,同時也最是迫在眉睫,也最急需解決。可是,皇上偏就不提不問,這又是為什麼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皇上他早已心中有數,所以才不急不躁,看起來穩如磐石。
皇帝真不急嗎?
扯淡,就這事來說,他比誰都要著急。
世人皆知,早在前年時皇帝就急欲出兵山東,無奈當時有文武百官苦諫力阻,不得已才將此事強壓了下來。
如今燕王造反在即,皇帝卻擺出了一種不慍不火的姿態,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猜猜看?
嗯!
莫非,皇帝就是在等燕王起事,而他自己化面子上的主動為被動?
似乎,還真有這個可能性!
這麼說吧,如果燕王公然反叛,那文武百官就再無理由進行勸阻,更不能阻止皇帝進行伐逆,相反的,他們還會同仇敵愾,支援皇帝。
今年,已經是皇帝登基後的第三個年頭了,該著手做得準備,估計他早就做好了,即使是以逸待勞,也絕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至於今天獻的兩條計策,自己感覺是可行的,可聖上並沒有立即表態,或許,他還要仔細地斟酌一番吧。
嗯,還是等等看吧!
……
三日之後的傍晚時分,天氣不冷不熱,舒爽怡人。
涼涼的秋風掃走了最後一抹殘留的夕陽,夜幕也由東向西地籠了下來。
瞧!
似有喜事發生!
在齊家的大門前,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副喜氣祥和的樣子。
紅燈籠之下,站立著幾個上了歲數的老乞丐,他們全都佝僂著身軀並作著揖,嘴裡說著吉祥的話,以求家主人賞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