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身旁,正端坐著幾位虛心請教者。
齊譽和殷俊也朝那靠了靠,蹭聽。
“若說京城裡的趣聞,要當屬一位奇人為最!”公鴨嗓先是呷了口茶,然後就開始賣弄了。
“不知,是哪位奇人呢?”
“此人名叫齊譽,聽說是永川人氏,經證實,其乃是一介舉人之身。”
“……”
??
什麼情況?
怎麼扯到我的身上來了?
別說是齊譽被這話給驚呆了,就連一旁在坐殷俊聞之都是嬌軀一震,也不由得豎起了耳朵聆聽。
公鴨嗓見眾人全都面露好奇之色,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又慢悠悠地說道:“關於此人的傳言,說來話長,卻要從先帝爺在世時開始說起……”
“先生請繼續講……”
“嗯,話說……”
卻不知,一段匪夷所思的奇人異事的故事就此被揭開了。
而故事主角卻是一旁在聽的某一聽眾:齊大郎!
按照公鴨嗓的說法,齊譽的訊息共在京城內掀起過四次的熱議浪潮,而且,每一次都是一片譁然。
先說第一次,那還是在先帝時代,他妙筆生花,一幅《大奉疆域圖》直接震驚到了當朝的皇帝。
後來,又藉著藍山縣的那場募捐之機,京城人士直接把彩繪畫運作到了京城,世人也幸運地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彩繪畫……
此人的畫能被皇帝賞識,足見其畫功不凡。所以,文人騷客們盡皆模仿,而興言先生這個人也成了被熱議的焦點。
後來,就有訊息靈通者稱,其實興言先生只不過是個名號而已,而那人的真名卻是叫做齊譽。
於是,齊譽這個名字,就暫時被人給記住了。
此後波瀾漸復,就在這個名字即將要被人遺忘的時候,卻又再度有了關於他的傳聞。
是什麼事呢?
說的是在他鄉試時,曾寫下了一篇檄文,名叫《討拜帝教匪檄》,此文聲色俱厲,文采飛揚,不僅得到了今上的讚賞,還被禮部當成了範文,舉國傳誦。
經這一次,人們算是基本上記住了齊譽的名字。
如此又過了半年,關於他的熱議終於平復了,就在人們開始徘徊在遺忘的邊緣時,誰知,又傳來了他的訊息。
這次,又是什麼事呢?
據傳,齊譽在擔任教諭之餘,他查遍了古今經典,嘔心瀝血編寫出了一部關於算學的奇書,叫做《盈虧有解》。
後來,此書意外地落入到了禮部尚書的手裡,他閱後大讚,稱此書構思嚴謹,在解題上另闢蹊徑,如此成就,足以在算學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了。
而皇上閱過之後,也心悅誠服地說:此子確實有才!
嘖嘖,這個評價可不低呀!
經過了這一回,齊譽這個名字算是被徹底地記住了。
時光匆匆而過,又過去了半年時間,就在齊譽即將被淡出熱議的範圍時,誰知……
呵呵,猜對了,又是熱議再起!
這次的傳聞和以往大不同,是一件頗為古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