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壞就壞在,曹操攻打江東,孫權求援。
劉備想要回援出益州,結果被楊懷刺殺這件事上。
這事放在誰頭上,能夠一笑而過?
楊懷要是沒有自家主公的吩咐,他會刺殺劉備嗎?
還是楊懷已經暗自投降了曹操?
可惜楊懷刺殺不成,已經死了。
現在什麼說法都從劉備高沛嘴裡流出來的。
他們倆欺負死人不會說話。
張松都是為了父親的謀劃,他能算到今日之事嗎?
怪張松,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劉循自顧自的退下,出門與費觀一同商議如何應對劉備的攻勢。
張松一直潛伏的很好,也沒有想要寫信如何如何,他與法正一個在外,一個在內。
只需要在關鍵時刻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就行。
法正是幫助主公出謀劃策,自己則是找準時機,勸降劉璋。
儘量不讓成都發生戰事,否則以成都的城防以及糧草,必定是曠日持久的。
即使如此,張松也認為自家主公能贏的面大。
雖然劉璋擁兵數萬,糧食儲備多的不像樣子,佔有極大的優勢。
可是劉璋的大部分兵力都只能用於防守各處關隘,戰略機動可調動計程車卒並不多。
主公那裡可用的嫡系士卒不多,糧草和運輸都比較困難,但好在主公在海內外皆有很高的威望。
如果主公能控制住白水關士卒的家人,作為人質,解決後顧之憂,以免被張魯所趁。
再讓他們為主公效命,在張松看來,才是最為穩妥的。
張松隨即捏著鬍鬚搖搖頭,有孝直在,自己根本就不用擔心這種事。
再加上關平一手策劃的《劉備的前半生》在益州各地傳播,百姓也知道主公他仁義的性子,民心更勝。
還有劉璋他殺了何英,導致主公又間接的榮獲了一部分巴蜀集團人士的忠心。
而且主公進行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非常好的隱蔽了主公入蜀的意圖,還有荊州作為依託。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這樣心向主公的人,在劉璋這裡給他拖後腿!
主公他如何能不取勝?
~
處於長江隔江相對峙的孫曹兩軍,小規模的戰事也越發的頻繁。
只不過因為雨勢連綿,曹老闆這面一直沒有找回場子的機會。
江東的戰船以及駕船計程車卒,皆不是己方士卒所比擬的。
這一日曹老闆臨江而立,望著對岸的曹軍樓船,心裡暗自嘆息,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有精銳的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