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外的江東大營內。
劉備站在自家工匠製作好的樓櫓的望樓上,眺望著遠方江陵城的情況,觀察城內曹軍士卒的動向。
可惜距離太遠,看得不甚真切,城牆上站著不少人,偶有巡邏小隊透過。
曹仁此人少年時放蕩不檢,可作為將領後奉行法律,把律令科條放在左右照章行事。
在軍中從來不許曹洪等人喚他族中的關係,治軍頗嚴。
“孔明,曹仁這守城之法,倒是中規中矩。”劉備捏著鬍鬚讚歎了一句。
尤其是劉備聽聞曹仁用幾百人衝擊了江東陣線,他又親自帶著幾十騎把部下從亂軍之中給救回來,曹仁還全須全尾的沒受傷。
不得不說,這份勇氣,是值得讚揚的。
但諸葛亮卻不認同,曹仁竟然敢如此弄險,整個南郡前線都掌握在他的手裡,還敢冒險。
那諸葛亮希望曹仁能夠多來幾次這樣的冒險,到時候總有機會把他勾下戰馬。
讓他馬失前蹄,叫曹仁好好知道一下,身為一軍主將,焉能如此以身犯險?
等到主將被俘,江陵城被被拿下來,其餘士卒還有什麼抵抗的心思,定會望風而降!
而曹仁在曹操的陣營又是一位重要人物,擒獲他,對於曹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中規中矩?”
諸葛亮揮舞著羽扇搖頭道:“曹仁大多時候都是在努力控制著他自己的脾氣。
待到哪一天他控制不住了,便是他的敗亡之日。”
“呵呵,孔明之言未免有失偏頗。”
劉備笑了一句,對於曹仁僅用幾十人便能在江東陣營當中來回衝擊兩次,尚且能全身而退的事蹟,當真是少見的很。
更何況曹仁這些年來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絕不是個庸人。
“主公,不是我的話有失偏頗,而是曹仁他並非智勇雙全之人吶。
其麾下士卒自從赤壁之戰後,便心懷膽怯,只敢縮在城中固守,此時正是我們進軍荊州的好時機。”
“孔明,曹軍先前是膽怯,可是經曹仁那城下一戰,便又重新點燃了鬥志,尤其是曹仁身先士卒救出麾下那一戰事。”
劉備嘆了口氣,此舉當真是激勵了士卒,還收買了人心,順便還打擊了江東計程車氣。
“主公無需憂心,待到夷陵城曹洪等人落敗,到時見江東加緊攻擊江陵城。
興許曹仁便要向襄陽守軍徐晃求救了,若是徐晃率軍來援,到那時我們便有機會偷襲襄陽城。”
“襄陽城?”
劉備立刻在心中估算了一下,陸路襄陽城距離江陵城大概有三百餘里。
真正把襄陽城拿在了手裡,便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格與前進基地。
但這三百餘里各處都投降了曹操,範圍及廣。
在無法一一攻克之前,就沒法子拿下襄陽城,否則到時候被阻斷援軍的道路,於己不利。
面對曹操的反撲,劉備目前自覺還應對不了,在加之襄陽附近的世家被曹操一口氣分封了十幾個列侯,這些既得利者,對於曹操能不忠心嗎?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釋出定酉令,言他起兵十九年來,所徵必克,乃是賢士大夫之力,他自己不可專享功勞,然後擅自行使天子的封爵大權。
大封功臣二十幾位為列侯,其中多是曹老闆的班底,至於真正的“賢大夫”還是靠邊站的。
在賞賜物件上,曹老闆重賞謀功,往往超過賞野戰之功,然後就是重賞主動歸降之人,比如這次的荊州等十五人為列侯。
都是為了鞏固他的統治,收買一波人心的手段,但不得不說,此法頗為好用。
劉備收回思維,假如說服江東走水路需要經過漢水,越過江夏太守文聘的防線,文聘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在荊州頗有威名,倒是也不好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