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弋陽郡,廣安縣。
這裡處在揚州、豫州、荊州三州交界處。
梁昭煌穿過揚州與豫州的交接處,進入廣安縣範圍,便算是進入了豫州境內。
在進入的一瞬間,他明顯感受到,識海中的‘五色圓光’似乎有所觸動,彷彿感應到什麼。
只是他轉眼看向四周天地,靈識、心神、乃至以五色佛光細細搜尋、感應,卻又都無所得。
梁昭煌不禁微微皺了皺眉,將心中疑惑壓下。
他轉而觀察起這廣安縣的情況。
一百多年前,血海魔君獻祭三州交界處的三縣之地,沉淪魔域,以渡劫、進階魔君之位。
這廣安縣,正是其一。
時隔一百多年,這廣安縣,早已經見不到了當初沉淪魔域的荒寂與悽慘之象。
時間就是最好的療傷藥,廣安縣早已恢復了人道繁華。
阡陌遍地,鄉鎮密佈,其間人口密度,遠遠超過琉州如今的人口情況。
當其進入廣安縣城中,更是發現其中人頭攢動、摩肩擦踵,人道繁榮之象,琉州之中許多郡城都比不上。
這就是仙朝中心、核心之地,真正的人道底蘊。
在廣安縣城的中央,除了天壇、地廟、縣衙之外,還有一處更為廣闊的建築,是廣安縣的縣學,其建築規格甚至都超過了一旁的縣衙,梁昭煌進入縣城之中,幾乎是一眼就看到。
一千多年前,仙朝中央、皇室,推出縣學、郡學、州學、國子監等一套的培養制度,試圖廣收人才,插手、加強對於地方州、郡、縣的管控。
只是這一項政策,受到了仙朝之中大多數的門閥家族的抵制。
在世家掌控的各州之中,州學、郡學、縣學等基本都已經名存實亡。
即便是有所啟用的,也都是被地方門閥家族所利用、掌控。
便如當初的廬東縣,謝文蘊擔任縣令時,重啟縣學系統,但是其中培養的人才卻都被謝家招攬去,成了謝家開拓東海、開闢瀛州的戰力、炮灰。
但是,在司、豫、兗、冀、雍,這仙朝皇室掌控的五州之中,郡望、縣豪門閥無力拒絕仙朝中央、皇室的要求,縣學、郡學、州學系統,卻一直都運轉的很好。
甚至,看這廣安縣中的情況,便可知道,縣學的威勢都已經超過了縣衙。
足可見這千年來的發展興旺。
梁昭煌來到縣學前,發現這裡的佈置與當初廬東縣的縣學也有不同。
在縣學之前,立有一座影壁,其上雕刻著數千文字。
在這影壁前,聚集著大批的凡人,或是搖頭晃腦的閱讀、背誦著影壁上的文字,或是奮筆疾書抄錄著其上文字。
梁昭煌看向影壁上的文字,開篇三字‘聖德經’,再閱讀下面內容,洋洋灑灑九千言,其中大半都是對於人道、對於大晉仙朝、對於人皇的歌功頌德、崇拜之言。
少部分涉及到天地運轉、法則大道之言,卻被強行融合在這些歌功頌德、崇拜之言中。
雖然顯得有些怪異,但是以梁昭煌如今的修為、見識,還是一眼就看出這‘聖德經’的作用。
正是幫助凡人洗滌凡塵,覺醒性靈之光的。
就像梁家的‘五符經’一樣,可以幫助凡人覺醒性靈之光,從而感應天地靈氣,踏上修行之路。
只不過,這篇‘聖德經’的啟靈效果應該是遠不及梁家的‘五符經’。
以梁昭煌的估計,凡人誦讀、感悟‘聖德經’,奉行其中所言,最後能夠覺醒性靈之光的,恐怕是千不足一。
而且,這‘聖德經’似乎並無特定的屬性,凡人以其啟靈,最後覺醒的性靈之光會是什麼屬性,恐怕是全憑機緣。
但是,以梁昭煌的推斷,以此啟靈的修行者,恐怕會天然就親近人道靈氣、親近仙朝國運、親近人皇統治。
梁昭煌聽著四周偶爾傳來的議論聲。
便知道,按規定,凡是能夠透過修持這‘聖德經’覺醒性靈之光的,便能夠拜入縣學之中修行,得仙朝培養,若是修行資質、機緣等足夠,還能一路晉升郡學、州學、乃至拜入國子監中,成為元嬰真君都有可能。
“如此一來,皇室便可將五州英才盡收掌中!果然厲害!”
“世家門閥憑一家之力培養人才,如何能抵得上皇室盡收五州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