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煌看著這兩人的資料,心中若有所思。
有句話叫做‘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世間,天資、人才出眾者很多,只是這些人才往往遇不上合適的機會罷了。
那位李姓媳婦,明顯是有著不錯的修行資質,若是一直在散修之中混跡,得不到合適的修行傳承,估計這一生也就廢了,連個築基的機會都沒有。
而那位鄭姓媳婦,資質不在修行上,卻在煉丹上,其孃家顯然是沒有著丹道傳承,所以在孃家時資質不顯,甚至被孃家送來梁家以作聯姻。
在梁家接觸到‘青焱丹書’之後,這位鄭姓媳婦也算是遇上了適合自己的機遇,開始發跡起來。
而至於梁家,要做的無疑就是敞開胸懷,接納各方面的人才,才能讓家族得到更好的發展。
梁昭煌,對於家族中負責‘築基種子’篩選,將這兩位外姓媳婦選入,頗為滿意。
說明梁家之中,如今識人、用人的規矩,負責‘築基種子’篩選的人,都還算開明,有著公心。
對於這樣開明、有公心的人才,梁昭煌自然是滿意、喜歡,取出一枚玉簡,將這些人才都記錄下來,以備後面重用。
瞭解過家族中‘築基種子’的情況,梁昭煌想了想,讓人通知那些‘築基種子’、還有一些在六十歲左右的族中煉氣九層修士,一個月後,在家族‘蓮池’畔‘青蓮亭’中集合。
梁昭煌準備給這些‘築基種子’進行一場講法、解惑,為他們解決修行中的一些疑問。
不但是他自己,還有侄兒梁瑞欽、侄女梁瑞薇,梁昭煌準備都叫來,給這些‘築基種子’講法、解惑。
後面等大哥梁昭鈞、二姐梁昭鈺他們回來,還要將這樣的講法、傳道、解惑的活動,定期舉行,固定下來。
家族築基修士,輪流為‘築基種子’講法、解惑,甚至族中煉氣九層的子弟,也都可以來聽道、提問。
梁昭煌希望,透過這樣的講法、傳道、解惑活動,能夠促進家族中‘築基種子’,能夠多些築基成功的可能性。
講法、傳道的訊息傳下去,果然在家族中掀起一片熱潮。
一個月後,梁昭煌帶著梁瑞欽、梁瑞薇來到‘蓮池’畔‘青蓮亭’時,聚集在亭中、亭外,除了家族‘築基種子’之外,還有大量聞訊趕來的家族煉氣子弟。
其中不只有煉氣九層修士,甚至是許多煉氣初期、中期的祥字輩子弟,也都紛紛聞訊趕來,圍在‘青蓮亭’外,等候著家族中築基前輩的首次講道、傳法。
梁昭煌看著這樣的盛況,不禁輕笑的搖了搖頭。
“看來,這樣的講道、傳法活動,以後還是要多多舉行、穩定下來為好。”
“不只是築基修士的講法、傳道,那些‘築基種子’、煉氣後期的修士,也可以常常組織起來,給那些煉氣中期、前期的修士講法、傳道。”
“修行經驗,只記錄在紙張上,讓家族子弟去檢視、去學習,終究還是不如這樣的現場講法、傳道吸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