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在前,一邊走一邊注意著對面山壁上的棺材,小哥緊緊的跟在許願身後。
走了一會兒,許願突然停下腳步,對老胡道:“來這裡,從我的視角去看。”
老胡站在許願的位置,從那個視角看去,只見那陡峭的古壁上,無數懸棺形成一個無頭巨人輪廓,猶如一尊天神鎮住峽口,腳踏奔騰翻湧的水流,正如尋龍訣所言“山勢如門水如龍,山高水窄龍欲去;長門之內須鎮伏,不放一山一水走”,這一片規模巨大的懸棺群,雖不知是何時遺存的古蹟,其佈置竟暗合古法,並非隨便造在此地,幾千年來始終鎮守持著“棺材峽”內的風水龍氣。
當下,老胡拿出羅盤仔細看了看,張贏川也一樣,他也很好奇,好吧,所有人都好奇,小哥也看了看。
視角雖然不是完全確定的,但也只有有限的幾個視角能看到棺材擺成了無頭人身的陣勢,就是觀山指迷賦中那句“好個大王,有身無首”,中的無頭人身的大王。
老胡先是科普了一番風水之說的歷史,說幾千年前的商朝雖然還沒有成體系的風水理論,但人們已經開始主意“天人相應”的地理環境,根據是詩經中《詩經》中曾有一段描述,是說當年公劉為建造周原選址,“度其夕陽,相彼陰陽……”
然後接著說秦漢之前,細緻周密的風水理論雖然尚未形成,但“形勢理氣、龍砂穴水”皆從古風水術中脫化而來,也就是說,周、春秋等比較古老的時代,與秦漢唐宋時期,選擇陰陽二宅的基準是一致的,即是“造化之內,天人一體”;但在龍脈的傾向側重上,可能會因為時代的變遷有所區別。例如春秋戰國的古墓多在平原曠野,而到唐宋時期,則多選高山為陵。
甚至就連原文明周邊的地區和少數民族,也深受這一影響,雖然未必有什麼具體的風水理念,但墳墓陵寢也多在山勢藏納、流水周旋地“幽深之地”。
“說重點。”許願打斷了老胡的長篇大論。
老胡相當不痛快,但,畢竟還要靠許願保護,還是乖乖的道:“你們看,無頭巨人正正襟危坐的身影,有幾處略顯殘缺,在其左手處,似乎少了一片懸棺,使得巨掌分出二指,如同掐了個占星的指訣,直指斜對面的古崖。”
“終於找到了這個線索!”這是心裡話,許願知道這個線索,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那一片的棺材,整體上是一個無頭人身像,細看的話,棺材擺放的位置相當的雜亂,就是找不到!
就好像不小心掉了一個小東西在地上,第一眼沒找到就很難找了,等你再次找到這個小東西的話,就算你不拿起來,走開一會兒再回來,一眼就能看到,根本不用再找!
老胡接著道:“我剛才在想著《十六字陰陽秘術》中的所有的細節,想要找出懸棺群所鎮的‘長門龍氣’位置,結果,還沒找到‘長門龍氣’的位置,倒發現了比‘長門龍氣’更重要的東西。”
根據老胡的指點,所有人都發現了這一點,許願也不再猶豫道:“打樁,從這裡往上打,有鳥道就走鳥道,鳥道斷了就繼續打樁。”
這一點沒人有意見,雖然說,有意見也沒用吧,但許願的指揮非常有道理的。
現在,正是正午時分,陽氣最重,趁著這個機會找到位置。
而且,谷底是一條十來米寬,水流很急的河道,雖然兩岸有鎖鏈相連,可是鎖鏈已經很鏽了,就算許願和小哥能互相借力讓他倆中的一個直接從河面上躍過去,但是並沒有這個必要。
許願知道入口就在無頭人身像的“手指”所指的地方,完全沒必要跑到對面,順著棺材爬到“手指”那裡去看對面有什麼東西。
還有,許願之所以準備打樁機就是為了這一刻,不用怎麼繞路,有鳥道借鳥道,沒鳥道就一句打樁上去!
苦力出動,斜向上,還是老規矩,三根鐵棒一組,好吧,說是鐵棒,只是用薄薄一層鐵皮包裹的塑膠棒。
速度很快,這一面山壁除了縱橫交錯的鳥道之外,沒有一具棺材,用老胡的話,對面叫陰,這裡叫陽,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