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很反感給貓絕育,覺得絕育後閹割了它們生命一部分的體驗,剝奪了它們生育的權利,貓不快樂了。
其實這種想法,完全是站在人類的角度。
動物交配只是依據本能,絕大部分在交配中是感覺不到快樂的,甚至是極為痛苦的體驗,貓的丁丁是有倒刺的。
絕育後,貓不會受到發情交配的煎熬,身體更健康,有什麼不好呢?
如果硬是覺得,子非貓,焉知貓之樂,你不是貓怎麼知道貓交配不快樂,或者是想至少要讓貓交配一次,生出來後代,貓生圓滿再給絕育——這個想法同樣是基於人的角度,貓是沒有‘我要生個孩子’的概念的,它們繁衍只是基因本能的驅使。
可以計算一下,讓貓無限制地繁衍下去,能生出來多少後代。
母貓一胎最多能生12只,最少能生2只,一般都是36只,體力好的貓一年能生2次。
一對不絕育的貓咪,在理想狀態下,8年可以繁衍出來200萬隻貓。
你要保留它的生育權,它孩子的生育權呢?孩子的孩子呢?這些後代都有能力飼養照顧嗎?照顧不了的,遺棄掉還是送給別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養好貓的,隨便塞給別人,別人養一陣遺棄掉,這不變成流浪貓的來源了嗎?”
方野頓了頓,繼續道:“捕捉、絕育、放歸,簡稱TNR,是一種比較人道減少流浪貓數量的方法。
志願者以安全的方式捕獲貓咪後,讓合資格的獸醫為其實施絕育手術並免疫,手術後的貓咪會被放歸原生活範圍,其耳朵會被剪一個缺口以作記認,防止被二次手術。個別友善親人的貓咪,可以幫它尋找領養家庭。
大家想養貓的話,我推薦最好是用領養代替購買。
TNR被很多人推崇,但不是萬靈藥,需要阻斷流浪貓的來源,達到71%到94%的絕育率,並且進行集中投餵管理,這樣才有效果,要求是很嚴格的。最關鍵的還是不要隨意投餵,不要遺棄。
其實一個社群三五隻絕育的流浪貓沒什麼問題,沒事擼一擼,小區居民的幸福度能得到提高,小朋友可以培養愛心,也算是親近自然了。
從事保護工作,往往都是從這樣樸素的善良開始的。
但是一個城市裡幾十萬只流浪貓,就遠遠超過了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至於捕殺,流浪貓的問題並不是個單純的生態問題,也是個社會問題。
簡單粗暴的捕殺,雖然可以有效減少流浪貓的數量,但是會激起很多人的反感,得不償失。
除非是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或是控制烈性傳染病的時候才會去使用。
其實安樂死也是很好的辦法,不過同樣是接受度的問題,這個就需要我們不斷去科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