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枯黃的樹葉落在橙子上,輕輕搖晃。
這時,突然有一片枯葉跳了起來,張開翅膀飛走了。
翅膀合攏,中間有一抹深黑的葉脈,延伸出淺淺的斜線,淡白的波紋,像是枯葉被雨水浸泡泛起的褶皺一樣,各種細節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這是一群枯葉蛺蝶,和枯葉不能說很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腹面是乾枯的落葉,背面則是黑、橘、深藍的大片顏色。
唐曉欣讚歎道:“這偽裝也太強了!”
錢可可開玩笑道:“恭喜枯葉在枯葉模仿大賽中獲得了第二名。”
也就是呆在果盤上,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對勁,要是呆在樹上,真的難以分辨。
靠近了看,可以看到枯葉蝶伸出了長長的吸管,在橙子上不斷吸食著。
旁邊的科普展牌上,介紹了蝴蝶美麗的原因。
蝴蝶的美,主要來自翅面上的鱗片,即所謂的“粉”。
這些鱗片具有不同的色素和獨特的細微結構,在光照下會對光線產生折射,熠熠生輝,形成了蝴蝶五彩繽紛的色彩和斑斕絢麗的花紋。
色素色,會隨著蝴蝶的死亡慢慢分解或是氧化,所以標本是不如活蝴蝶美的。
蝴蝶用豐富的色彩裝扮自己,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生存。
有的蝴蝶,用鮮豔的圖案和色彩表明自己的身體有毒,不好吃,這樣的警戒色讓捕食者退避三舍。
有的雖然沒有毒,也濃妝豔抹,冒充自己有毒。警戒色可以是閃耀的金屬光澤,也可以是黑紅、黑黃等鮮明的對比色。
還有的用圖案,偽裝成天敵害怕的動物。比如蛇頭,獸眼,活靈活現,嚇退試圖進犯它的小動物。
除了警戒色,還有保護色,最常見的是綠色和棕色。
比保護色更為高階的,則是擬態,比如枯葉蝶,不但外形像,更絕的是它甚至還會輕輕搖晃,模仿樹葉擺動的樣子。
看完科普展牌,不禁感嘆道:“自然真是神奇!”
另一塊科普展牌上,介紹的則是蝴蝶和飛蛾的區別。
唐曉欣頓時起了興趣,這個也是她參觀時很好奇的一個問題!
是色彩鮮豔嗎?還是體型胖瘦?
不過枯葉蝶就是屬於顏色很樸素的,體型胖瘦好像也不對,她見過手掌那麼大的大撲稜蛾子。
錢可可猜測道:“飛蛾應該都是晚上活動吧?蝴蝶白天活動。不然為什麼叫飛蛾撲火,沒有蝴蝶撲火呢。”
“有道理!”
其實也有個別蛾子在白天活動。
區分蛾蝶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它們的觸角。
觸角是用來探測空中氣味的,比如招呼配偶的資訊素,或者是喜歡的花朵施放的化學訊號。
所有蝴蝶的觸角末端都有個小棒棒,像是玩具汽車的天線一樣。
而蛾類的觸角是羽毛狀或者線狀,沒有小棒棒。
另一個就是它們飛翔的方式,多數蛾子有個掛鉤式的結構連線前後翅,讓它們翅膀扇得飛快,一騎絕塵,而蝴蝶得一下一下扇翅膀,扇一下飄一段,身姿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