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昌、郝義無法下定決斷之時,親兵來報,何宜陪著魏王來到軍營。
兩人嚇了一跳,連忙迎出來拜見。
禮畢,眾人回到中軍大帳,請魏王在上首坐了,然後繼續議事。
劉昌率先埋怨起了何宜:“行義兄,你怎麼把魏王帶到軍營裡來了,刀劍無眼,這若是有個好歹,我們拿什麼跟聖上交待?”
何宜回道:“這就是聖上的意思,也是魏王自己的意思。一會魏王會親自巡閱將士、激勵士氣。這次決戰,魏王會與我軍大陣共存亡,陣在人在、陣亡人亡。”
劉昌聞言,面色一凜,這個態度擺出來,那就是真真正正的拼命了。
誰敢扔下魏王跑路,那肯定是個死啊,而且全家都要死。
劉昌再看向魏王,只見魏王一臉泰然自若,不禁心中納罕。
不論是太子,還是年歲靠前的幾位親王,都不是平庸之輩。
郝義問道:“我們要如何佈置防禦?”
何宜回道:“南面、北面都有河流溝渠,敵人不方便衝鋒,我們在南、北各放三個萬人步兵方陣。然後把精銳全部佈置在東側,正面迎擊敵人。”
三人又密議了半晌,方才由劉昌調兵佈陣,何宜與郝義陪著魏王去巡視軍營。
都指揮使張英將自己的保定左、中、右三衛在大營東側布成三個方陣,每個方陣五千多精銳步兵、配一萬輔兵,以戰車和床弩圍繞。陣前再設定兩層拒馬。
三個方陣之間相距八百步,以為呼應。
待明軍堪堪列好陣勢,阿噶巴爾濟也率十餘萬蒙軍主力趕到戰場。
首先是分出兩萬騎兵,堵在東勝城下,以防止城內守軍襲擾。
然後阿噶巴爾濟、毛裡孩率眾將來到地勢稍高處,觀察明軍陣形。
其他權貴和將領已經沒什麼心情了,就等著大汗指哪打哪,不論勝負,打完趕緊跑路。
只有大汗與太師皺著眉頭觀望了一番,毛裡孩最先提出了疑問:“明軍主帥是何人,怎麼會擺出這麼一個奇怪的陣勢?
我打了這麼多年仗,就連當年也先太師進攻北京,我也跟著參與過,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列陣的。”
阿噶巴爾濟面露微笑,示意毛裡孩繼續說。
毛裡孩得意一笑,繼續對大明軍陣指指點點:“明軍的糧草輜重安置在中間,以戰車圍護,這個倒沒什麼問題。
但是他的騎兵全部集中在了東側,列於三個步兵方陣之後,這就讓人費解了。
西面三個步兵大陣,應該是出來接應的東勝軍。
這東面、西面的明軍一時恐怕難以擊潰。
但他這北面和南面,各有三個萬人陣,一看就不是精銳。
我們若是集中兵力,分成三批,從北面輪流衝擊,明軍將如何應對?”
阿噶巴爾濟自然也看出了明軍的破綻,心中暗喜,這下毛裡孩應該不會急著跑路了,只要指揮得當,說不定明軍一個時辰就崩潰了。
於是阿噶巴爾濟笑道:“我也不知道明軍主帥是誰,但明顯是有點太年輕了。弄不好又是個景泰皇帝派來的文官,戰場的兇險,他還不太瞭解。
別看明軍也有十幾萬大軍,但一處薄弱軍陣被擊破,很可能便會引起大潰敗。到時候兵敗如山倒,只會相互踐踏衝撞,根本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