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考題洩露,三月初三開考,只剩三天時間了,才開始確定題目。
而且題目都在朱文芳、黃溥、何宜三個人的腦袋裡,也不會往紙上寫,直到開考那一刻,才會公佈給考生。
商量完考題,朱文芳又問道:“師父,日本的戰況如何了?”
何宜看看黃溥,黃溥忙連連擺手:“行義,你說吧,我整天忙著京畿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根本就沒關注過戰事。”
何宜見狀,只得回道:“我自己總結啊,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有三,第一是國力,是後勤補給,這是常識,咱就不說了。
第二個,就是指揮與配合。你想想啊,各種訊息、命令在京師、山東、朝鮮釜山、日本加賀、堺港之間來回傳送。
比如訊息從釜山傳到堺港,沒遇到風暴的情況下,至少十幾天。再回個信兒,又是十幾天。
你這訊息一個來回就是一個月,戰場瞬息萬變,怎麼指揮?怎麼配合?
這日本戰場太考驗智慧了,指揮能力高低、配合默契與否,就成了決定勝負最大的關鍵。
第三個,是天時地利。比如伱本來很厲害,軍隊戰力也很強,結果打著打著下大暴雨了,然後就是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這就是天時,你找誰說理去呢。”
朱文芳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師父的意思是,日本戰場勝負難料,誰贏都有可能?”
“咱們關起門來偷著說啊,勝負確實難料。當初大元征討日本,不就是輸得灰頭土臉嘛,這也是日本信心滿滿的依據所在。
如果不是大元輸那一場,日本也不會飄到連咱們大明太祖派去的使臣都敢殺。”
朱文芳又問道:“那日本京都已經被圍困,足利義政接下來該如何出招了呢?”
何宜回道:“聖上已經做出了預測,足利義政要派水師主力偷襲釜山,搗毀我們囤積在釜山的物資。
我要是足利義政,我就一邊偷襲釜山,一邊全力攻擊在伊勢登陸的明軍。
如果偷襲成功,對我們來說還挺棘手的。”
“師父老長他人志氣,說點對我們有利的吧。”
何宜笑道:“對我們有利的啊,聖上預測日本今年大旱,糧食欠收,民不聊生。會爆發民變,而且京都因為缺糧,將不得不出城與我軍決戰。
到時我軍依託營壘,佔據主動,長平之戰就再次重演了。”
朱文芳也笑道:“若果如此,那就是師父剛剛說的影響戰爭走向第三個關鍵:天時地利了。大旱就是天時,天時無法抗拒,最終決定了戰爭走向
秦趙長平之戰,也是因為天時不在趙國,趙國糧食欠收,又借不到糧,最終只得全軍出擊,硬攻秦國壁壘。”
何宜讚道:“對對對,很有道理,舉一反三,孺子可教也。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吧,我得回去陪你師孃了。”
朱文芳搖頭嘆道:“唉,懶病會人傳人,父皇懶,母妃懶,皇祖母懶,師父懶。就沒一個勤快的,算了,我也趕緊回去看看太子妃吧。”
三人各自散了,朱文芳溜溜達達,回到自己的西湖島。最初建設齊王府之時,就在島之東端以漢白玉石砌了一座長三十丈、寬十丈的石舫。
石舫西端起了一座三層白玉石樓,東端是一座涼亭。玉樓和涼亭之間,則是一處寬敞平臺。
從遠遠望去,就如一艘白玉樓船。
朱文芳和徐晴為其取名碧玉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