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按察使陳鑑分管濟南、東昌、兗州三府,此時已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一天一道奏本催促朝廷調糧賑濟。
此時登州、膠州的存糧已經全部運往了釜山和濟州島。
分管登州、萊州、青州三府的右布政使崔恭則張發告示:凡流離失所百姓,願往遷濟州島及日本加賀、越中、越前等國者,永免丁稅、雜稅。並分配官田租種,收成自留六成,上交官府四成。
八月二十一日,釜山熱鬧非凡。
山東水師主力、福建水師主力、廣東水師主力共出動船隻一千六百餘艘,運送七萬五千餘人抵達釜山。
山東巡撫嶽正、福建巡撫薛希璉、廣東按察使楊宜,以及陳明德、張寧、武忠、黃松等人隨行。
徐亨、江淵、徐永寧、範廣、方瑛、韓明澮、黎思誠等人在碼頭相迎。
望著遮天蔽日的水師艦船,徐亨、江淵心中大受震撼。
韓明澮、黎思誠這兩位朝鮮、安南的降人更是久久無言,幸虧大家投降早,原來大明一直都沒有發力,若是早把這無敵的艦隊派上來,朝鮮、日本早被打爛了。
合著一直以來,大明皇帝都是在逗著朝鮮、日本玩呢。
當然了,韓明澮、黎思誠這些人並不知道大明皇帝為了打造艦隊,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徐亨、江淵熱情地將嶽正、薛希璉等人迎進中軍大帳。
寒暄過後,江淵感嘆道:“幸虧釜山有一個巨大的優良港灣,我們又提前半年做了準備,建起了大大小小近百個簡易碼頭,一般的地方還真停不下這麼多船。”
嶽正笑道:“我們山東帶來了兩萬五千餘人,登陸加賀後可以駐守兩三年,然後再派兵輪換。
福建水師運來了三萬苗人青壯,廣東水師運來了兩萬瑤人青壯。這些人可以長駐加賀,後續把他們的家人運過來,便可以在那裡安家立業了。”
徐亨點點頭:“算上加賀北邊的能登國、越中國,加賀南邊的越前國,一共是沿海四國。
我們這邊能出明軍三萬、朝鮮軍五萬、日本降軍三千。聖上之前遷到朝鮮的漢人、苗人、瑤人裡,分別有兩萬漢人,兩萬苗人,一萬瑤人青壯願意攜家帶口轉去日本。
另外朝鮮本地百姓中,缺少土地的,亦有三萬青壯願意舉家遷往日本。
這半年我們也很不容易,全在辛辛苦苦招募青壯,終於湊出了這麼些人口。”
嶽正當即匯總明白:“那我們加在一起,有十萬八千可用之兵,十三萬可用青壯人口。
這樣算來,我們要分四批運送,第一批先將六萬精銳及糧食、軍械運送上去。第二批運送四萬八千軍隊及三萬青壯。
第三批運送八萬青壯,第四批運送兩萬青壯、糧食、馬匹、軍械。
家眷及其他物資,等穩定之後再慢慢運送。”
江淵聞言,壓力大減,這次自己總算要立下大功了吧:“我們二十餘萬人,佔據加賀、越前、越中、能登四國。
能登國主要是山,而加賀、越前、越中三國都有不小的平原,耕地加在一起在三萬頃左右。
咱們進行軍屯,自給自足綽綽有餘。
而且這四國往西背靠大海,往東三面環山,敵人很難派大軍來攻。
雖然咱們也很難率大軍出擊,但可以大大震懾敵人。”
範廣在旁補充道:“當初援朝日軍中,畠山義就率三千殘部投降。而畠山氏正好是越中、能登的守護。
所以我們有內應,可以輕鬆掌握越中、能登及周邊的加賀、越前兩國情報。”
一堆文臣武將聚在一起,越說越高興。
整個軍事行動,唯一的難點,就是千萬不要在海上遇到風暴。除此之外,眾人再無顧慮。
九月初九,風和日麗、秋高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