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炮轟持續了十輪,然後便偃旗息鼓了。
黎氏君臣又等了半晌,才有另一名守將迷迷糊糊地前來稟報:“啟稟陛下,明軍在除錯火炮,多數炮彈落在了城外空地上,一小部分落在了護城河裡。
據末將觀察,明軍這輪轟擊,並沒有攻城的想法,只是在嚇唬我們。”
黎浚擺擺手,示意守將退下,然後才對重臣們問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這時候再也沒人嫌棄皇帝年紀小,更沒人不讓皇帝話事了。
因為背鍋的時候到了。
跟大明一樣,朱祁鈺做郕王的時候,在政軍大事上沒有任何話語權。土木堡一敗,大明有亡國之危,至少京城很可能不保,這時候需要有人背鍋了,朱祁鈺這個背鍋俠也就能說了算了。
此時黎浚也面對同樣的境地,就連宣慈太后都不跳了,大臣們更是老老實實的,沒人肯回答‘如之奈何’這個問題。
黎浚只得點名:“廷上侯,你說呢?”
丁列回道:“微臣以為,可以派特使去徐有貞軍中談一談,再去王驥軍中談一談,看看哪一方給出的條件更好吧。”
到了這一步,大臣們反而極力避免使用投降一詞了,從現在起,投降這倆字,只能從皇帝嘴裡說出來,也必須由皇帝來說。
丁列的隱含意思,就是去看看徐有貞和王驥誰給的投降條件最好。
雖然大的方向,都是大明皇帝已經定好的,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徐有貞和王驥依然有著極大的自主操作空間。
黎浚點點頭:“那就有勞廷上侯親自走一趟吧,重臣裡面,也就您能和明軍統帥說的上話了。”
丁列問道:“陛下,允許談到什麼程度?”
黎浚回道:“只有大明軍紀嚴明的精銳可以進城,入城之後要秋毫無犯,不得侵擾百姓。
土地田產可以給大明朝廷,但城中上至皇室,下至普通百姓的財產,都要受到保護。
大明皇帝之前給出的條件,要依舊有效。
還有,大明需要約束黎宜民,不許他報復我們。
你先去談吧,看看徐有貞有何誠意再說。”
丁列領命,立即便帶著幾名衛兵策馬出城,直奔明軍大營。
徐有貞正和王通在中軍大帳中聊天:“又一次來到這東京昇龍城,成山侯感想如何?”
王通一臉肅然地回道:“老夫本以為會是‘王師南定交趾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沒想到現實卻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聖上英明神武,竟使老夫有一雪前恥之日。”
徐有貞點點頭:“我也是第一次統軍,沒想到打得如此順利。全靠聖上運籌於帷幄之中,才有了我等決勝於千里之外。”
一旁的劉昌聽到這話,卻忍不住笑了起來。
徐有貞、王通都好奇地問道:“你笑什麼?”
劉昌擺擺手:“沒什麼沒什麼,仗打得這麼漂亮,我有點太高興了而已。”
但是劉昌依舊止不住笑意,徐有貞這句‘全靠聖上運籌於帷幄之中’可太有意思了,一提聖上和帷幄,就讓人忍不住想到柔情似水的凝香娘娘。
徐有貞、王通沒聽過皇帝的輦車情事,也理解不了劉昌的心思,只能一頭霧水地搖搖頭。大明水師運力有限,營州衛主力明後天才能陸續到齊,所以現在劉昌是心態最輕鬆的了。
幾人正說笑著,親兵來報:“大帥,安南特使廷上侯丁列求見。”
“終於來了,快請進來吧。”
不多時,徐有貞等人將丁列迎入帳中,分賓主落座。
寒喧過後,丁列便進入了主題:“敢問徐公,我廣威軍民被大水所淹、流離失所,不知可否通融一二,命其進城?”
徐有貞點點頭:“可以,他們不是在西門外嗎,本官無意趁人之危,您儘管開城門將他們放進去就是了。
說句孟浪的話,在本官眼中,那些人也都是大明的百姓,我不會無聊到銜尾追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