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足足二十萬兩黃金啊,工部發了一筆大大的橫財。
另一位工部尚書石璞,之前在寧陽侯軍中參贊軍務。寧陽侯班師之後,石璞跟著去了南京,然後就一直留在了南京。
如今的工部,完全是由周忱主事。
朱祁鈺不僅是工部最大的金主,而且批准工部掌管這批黃金,專門用於治河和打造軍械。
所以周忱每次看向皇帝時,眼中都有光。這樣只知付出,不知索取的皇帝,縱觀古今,都難尋難遇。
朱祁鈺知曉工部上下為何如此擁戴自己,但是心裡還是苦啊:自家整個庫房裡,一共四十萬兩黃金,建設新齊王府光是砌築城牆、開採漢白玉石料、建造部分宮室,就已經花去了二十萬兩黃金。
接下來要把剩下的宮室建好,要移栽各種奇花異草,還要添設各色家事,十萬兩黃金打不住,稍微花花,就要超過十五萬兩。
之前朱祁鈺又交給了李晉三萬兩黃金,讓他帶去朝鮮招收奴婢了。
同行的還有定國公徐永寧、鴻臚寺左丞俞山。
朱祁鈺的行事,處處與前代帝王不同。
之前的大明帝王,也喜歡來自朝鮮的妃嬪、奴婢、侍女、太監。不過這些皇帝都是直接跟朝鮮國王討要。尤其是宣宗,時不時地就要去和朝鮮國王打打秋風。
人家朝鮮君臣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裡也是真膈應大明的皇帝和使臣。
像朱祁鈺這種出高價去買的,還是大明開國以來獨一份。
而且朱祁鈺還特意派出了性格比較溫和恬淡的俞山。
郕邸出來的文臣,如今也就只剩下俞山和俞綱了。
這兩人不肯死心塌地地跟著皇帝去搞嫡庶之爭,朱祁鈺也不重用和拉攏兩人。
對待俞山、俞綱,朱祁鈺就只求個面子上過得去。至於對二人的安排,朱祁鈺也早就想好了,讓他們熬一熬資歷,然後到南京當侍郎去吧。
俞山、俞綱都是舉人,最後能當到侍郎,也就算是朱祁鈺待兩人不薄了。
如果沒有郕邸舊臣這層身份,以舉人的功名想做到侍郎?想什麼呢!
海瑞夠厲害了吧,也是舉人,到七十二歲時才勉強做到南京吏部右侍郎,也沒什麼實權,過了兩年就去世了。
所以對俞山、俞綱這種有舊情、非嫡系的臣子,給到侍郎之位已經非常對得起他們了。
歷史上的景泰,就有些過於激進了。給了俞山吏部左侍郎之位,給了俞綱兵部左侍郎之位,這任人唯親搞得有點太明顯了,讓其他大臣怎麼想呢。
關鍵知遇之恩到了這種程度,兩人還是不肯賣命,全部保身善終了。
所以現在朱祁鈺只能給兩人一些不大重要的任務,比如這次的出使朝鮮。
因為土木堡的慘敗,導致朝鮮對大明已經有了輕慢之心。
俞山的任務,便是宣揚大明國威,令朝鮮君臣對大明重拾信心。
李晉的任務,則是拿著黃金,買回兩千名奴婢、侍女、太監。然後剩餘的黃金,用來買一些山珍特產,運回北京倒賣倒賣。
而定國公徐永寧的任務,就是跟著使團四處轉悠轉悠,增長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