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也不賣關子,直接向眾人坦白道:“我要用的,是阿剌知院的部下。也先這個人太自信,而且這些年在宣宗與太上皇的庇護下,過得也實在太順遂了。
所以他犯了個致命錯誤,把阿剌知院等人的手下精銳,選拔出來充入了他的本部兵馬之中。
阿剌知院的手下,一共被也先選過去三千人,其中有五百人,是忠於阿剌知院的死士。
雖然也先已經特意地用我們的火炮,將這些人消耗掉了不少。但是由於不能做的過於明顯,而且三千人一時半會也是耗不完的。阿剌最精銳的那五百死士,基本沒受什麼損失。明晚的夜襲,他們就是我們的內應。”
在場的眾人聽完,更加振奮起來,沒想到皇帝整天不聲不響的,原來還藏著這樣的招術。
自古以來,最強大的敵人,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朱祁鈺雖然不怎麼往戰場上走,但卻一直在背後默默地分化著蒙元最頂層的權貴們。
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蒙元權貴本身就心不齊。
在北元還統治著中原的時候,蒙古上層權貴之間就鬥得是一塌糊塗。後來太祖驅除韃虜,克復中原,大元被趕回草原,還接著內鬥,逐漸分裂成了東西蒙古。
太祖、太宗兩朝的戰略都沒有問題,但是到了洪熙、宣德、正統三朝,這三位大明天子就跟著了魔一樣,將大明對蒙元的戰略,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向。
開始一心一意地扶持馬哈木、脫歡、也先這祖孫三代人統一蒙古。
尤其是太宗的好聖孫,更是從整體上完全廢除了太宗的戰略。也不知道太宗皇帝泉下有知,是不是後悔沒把皇位傳給漢王。
在正統三年,大明竟然發動了規模巨大的亦集乃之戰,替也先徹底消滅了阿臺汗。
從此也先徹底成為了草原霸主,又過了十年,便有了土木堡之變。
正統三年時,英宗十三歲,三楊輔政。發動亦集乃之戰,很難講到底是英宗的決定,還是三楊的決定。
反正不論是英宗,還是三楊,其中總有一方是目光短淺到了極致。
對付蒙元,只能是不斷地引導其分裂內鬥,怎麼可以讓它統一呢?
想到這裡,朱祁鈺向範廣問道:“有了內應,你準備殺敵多少?”
範廣聞言,立即回道:“兩萬人,至少一萬大幾千。”
朱祁鈺笑道:“你們太樂觀了吧,據我得到的情報,也先派出了一萬二千精兵,去他的撤退路線上設伏去了,等著給追擊他的明軍來個突然襲擊。
現在也先的大營裡,一共才剩三萬六千人左右,你怎麼殺兩萬人啊。能殺死兩成的,我都覺得可以燒高香了。
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從頭到尾,一共殺死四萬人。讓也先帶著八萬大軍來,帶著四萬大軍回去,我覺得就可以了。
伱們一個晚上要殺也先兩萬人,是不是太多了,這我還真沒想過。”
這時候何宜站出來勸道:“陛下,鷂兒嶺之戰,成國公帶著五萬精銳騎兵為太上皇的土木大軍斷後,被也先的兩萬騎兵伏擊,只不到一天時間,也就三個時辰左右吧,五萬大軍就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