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是一根無比堅固強大的主軸。
四周是十六根呈現出輻射狀的龍骨。
“按照我們的想法,難度反而是在製造生產、構件發射,零件組裝方面。”
耿博依靠著圖紙說道。
“這些超大型構件的平整度要求都太高了,長達數百米的龍骨,不能夠出現超過十萬分之一的形變。”
“即使是我們現在鍛壓技術已經有了不少的進步,估計也造不出來。”
這些超大型龍骨,耿博能夠想到的生產單位。
就只有國內兩家能夠製造萬噸巨輪的大型造船廠。
也只有他們,才有鍛造這些超大型龍骨的十萬噸級別鍛壓機。
“如果採用分段式龍骨,然後在太空之中對接呢?”張星揚也皺著眉頭。
耿博開啟自己電腦,展示了一下采用分段式設計的主體設計模型,“這是我們做的力學分析。”
“如果採用分段式龍骨,那麼在太空平臺受到衝擊的時候,整個主體平臺都會產生劇烈抖動。”
“會對內部產生非常大的惡劣影響。”
“所以我們直接放棄了採用分段式龍骨。”
耿博說到這,話鋒一轉:“不過如果能夠開發出一種,可以在太空之內焊接的技術,那麼也許分段式龍骨也可行。”
耿博他們的分段式龍骨,採用的是剛性連線。
透過龍骨之間的榫卯機構,以及螺栓等固定。
放到日常生活之中,這樣的連線方式算是固若金湯。
但是放到太空平臺之中,顯然不夠看。
因為太空平臺之內的不少裝置,都非常金貴,別說是劇烈震盪。
就算是輕微的晃動,都可以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太空焊接技術開發難度倒是不大。”張星揚也順著耿博的想法思考起來。
“但是不現實,我們不可能將寶貴的航天員都當做焊接工人來用。”
“除非我們能夠再繼續開發出,自動焊接機器人。”
“讓他們自行在太空之內,開展焊接工作。”
雖然說國內已經啟動了後續數批次的航天員選拔工作。
但是航天員依然是一小撮人,才能夠勝任的工作。
這個比例,甚至要比榮立一等功的難度還要高一些。
“哥哥,也就你會認為這兩項技術簡單。”耿博嘴角微微上揚說道。
“太空焊接技術還好說,我們之前就有真空焊接的底子在,現在只不過是要針對太空環境進行改進。”
一般意義上的真空焊接,是指焊接環境為真空狀態,比如真空室。
透過電子束、高頻電磁場、電弧、鐳射、等離子弧等等手段,對材料進行加熱,從而達到焊接目的。
這些技術,自從二三十年前,國內就開始接觸並且開發。
並不算是太陌生。
“但是太空焊接機器人,那就太困難了。”
耿博之前在防空導彈上艦的時候,和軍艦打過不少的交道,知道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