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會是一項長期工程。”
“最少需要持續數個星期的降水,才能夠重新將塔里木河故道給填滿。”
“不過這樣可能給河道兩岸的農業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
張星揚為數不多感受到了抉擇的困難。
“還是留給決策層去思考,怎麼協調這之間的矛盾吧。”
“技術的下一步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調溫上。”
張星揚將剛剛的煩惱拋到腦後,開始思考微波氣象技術的發展上。
透過微波技術來調節天氣的主要原理,就是對溫度的控制。
溫度可以說是決定了地球上的大多數大氣活動。
風的大小,決定於地區之間的溫度差異。
雲系的大小和水量,也取決於海洋、湖泊的蒸發量。
蒸發量則是和溫度呈現正相關。
“大城市的城市熱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加以解決,未來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張星揚看著窗外的雨,想著千里之外的大城市群。
大城市的城市熱,屬於是惡性迴圈。
依靠以前的技術,基本上是無解的。
城市之中的寫字樓,商場,居民樓,大量使用空調裝置。
將大量的熱,帶到城市街道上,造成街道上的溫度一年比一年熱。
幾乎也逼著人群,在夏日炎炎之中,逃進有空調冷氣的區域。
迴圈往復。
到了數十年後,甚至出現了城市街道溫度超過六十度的奇景!
在柏油馬路上打一個雞蛋,真的能夠將雞蛋給煎熟!
最惡劣的時候,甚至在大馬路上熱死了人。
在以往,熱死僅僅是大家的口頭語。
很少真正見到被熱死的人。
“真正的天氣控制器出現前,他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來著?”
張星揚開始在自己的腦海之中,查詢曾經的解決方案。
在他生活的時代,天氣已經成為人工控制的產物。
雖然不能夠細緻到每一滴雨的程度,但是控制每平方米的雨雲還是能夠做到的。
“果然還是要落在風上。”
在查閱了曾經的解決方案之後,張星揚想道。
眾所周知,因為城市熱島效應。
一般都是從城市向著周邊的鄉村吹熱風。
而未來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
那就是製造出足夠的溫差,在城市周圍製造出一場場吹向城市的涼風。
不過這項技術,也有著應用限制。
只能夠應用在建設在龐大水系旁邊的城市上。
比如,沿江城市,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