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神話巨獸的幽靈一號戰略轟炸機,在大氣邊緣看似緩慢,實則極速地飛行。
“即將到達預定測試海域。”
例行通報,在並不寬敞的機艙之內響起。
作為一次非常規巡航,“幽靈一號”這次出動自然不僅僅是測試遠端飛行能力。
還要投擲數枚導彈和炸彈進行測試。
主要測試導彈為空射反艦導彈。
當然,還有一部份對地攻擊導彈和炸彈。
甚至還包含兩枚在這時候非常少見的巡飛彈。
蔚藍色的北太平洋海域之上,停留著數艘靶船。
都是用油輪和天然氣船改裝而來。
他們自帶分隔艙,即使是一個艙室被導彈貫穿,也不會直接被擊沉。
而是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為武器測試做出更多的貢獻。
靶船之上,早已關閉了眾多的電子裝置。
想要發現它們,只能夠透過雷達將他們從茫茫的大洋上找出來。
當然,如果在海面上放飛數量眾多的偵察無人機,也有一定的機率發現它們。
除此之外,靶船之上還安裝了數百個質地堅固的黑盒子。
它們能夠收集靶船遭受打擊時的各項資料。
“已發現一號靶船。”
時時刻刻緊密觀察雷達顯示器的機組成員,在發現目標的第一時間喊道。
這一片海域,距離商船常走的航道比較遠。
所以,在這裡出現的雷達目標不是靶船,那麼就只能是其他國家的軍艦。
而軍艦和油輪,在雷達顯示器上差別非常大。
並且,一號靶船的體型比較特殊,特別的圓滾滾。
這種設計在上個世紀應用非常多,主要是為了利用有限的空間,儲存更多的原油。
進入新世紀後,得益於超大型遠洋油輪的發展,這種設計已經很少應用。
因此,很快就能夠將它識別出來。
“第一輪武器打擊測試即將開始,測試目標‘1號’反艦導彈。”
“幽靈一號”遠端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數款新式導彈,都還在開發過程之中,並沒有進行正式命名。
所以都只是簡單按照數字命名。
“明白。”
“明白。”
負責資料匯入的操作員,將雷達掃描到的目標資料注入到導彈計算晶片之中。
在將來導彈正式定型裝備之後,這項工作將會交給智慧作戰系統來執行。
而現在,還是隻能依靠人工注入各項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