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甲體系。
是三戰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個人戰爭系統。
嚴格算起來。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個人終端。
戰爭的擴大化,造成了高素質軍事人員的短缺。
每一個還活著的老兵,都成為了極為稀有的資源。
三戰之中的老兵,和之前戰爭之中那些射擊、格鬥的老兵不同。
他們需要做的,其實更多是操作地面上的無人作戰裝甲車、天空中的無人偵察機和攻擊機。
一個戰甲老兵,能夠操作超過150個戰爭單位。
堪比過去的一個營的兵力。
老兵透過自身的戰甲,能夠操控超過30架戰機、120輛地面裝甲單位。
傳統的地面戰爭被完全改寫。
戰爭的數方,都在瘋狂地生產智慧化、無人化戰爭機器。
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可能就會損失上千輛裝甲車、數百架無人戰鬥機。
而這一場戰爭的參與人員,雙方加起來可能還不到200人。
最終死亡的人數,可能還不到十個人。
戰爭從對士兵的消耗,走向了對鋼鐵、智慧晶片的消耗。
天兵戰甲,就是在這一場場的消耗戰之中,誕生出來。
“戰甲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保護人員。”
張星揚在名為“特殊環境作戰人員個人防護系統技術研討會”上發言。
“所以需要特別考慮人員的安全問題。
尤其是生理安全問題。
我們可以考慮為他們配置一系列的特製激素和藥劑。”
張星揚提出的戰甲系統。
在整個大會上,算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
主要是PPT做的比較高大上。
讓大家覺得自己是在聽科幻故事。
尤其是這之中提到的。
個人智慧終端和無人化作戰體系的觀點。
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
這場會議召開的緣由其實也比較簡單。
為了提升一部分特殊環境下士兵的生存能力。
比如,三類地區駐守士兵、潛艇兵等等。
剛剛完成試飛的轟炸機機組成員,也屬於這一類。
這些都是非常艱苦、非常危險的工作。
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潛艇兵的情況比較特殊,張星揚在PPT的最後給他們單列了一個戰甲型號,用於定製。
“各個不同地區所用面臨的危險情況不同。”
“不過總結起來,其實就這麼幾樣。”
“低溫、高溫、缺氧、失壓等等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