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的發動機倒是很好,它們採用的衝壓發動機一般都能夠達到3馬赫之上,想要達到高超音速,依然有一段路要走。”
張星揚笑了一下說道:“我們現在就是在走這段路!”
隨後,張星揚詳細講解了一下發動機在火箭/亞燃、亞燃、超燃、火箭/超燃之間來回切換的概念和意義。
“能夠在這幾種模態之中切換,意味著我們的太空梭,能夠在亞軌道之上做到飛行、減速、打擊、加速等等過程。”
“目前我們在熱力喉道調節、超包線高效燃燒組織等關鍵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距離研發成功幾乎只有一線之遙。”
“雖然發動機研製成功和亞軌道轟炸機研發完成,幾乎是兩碼事。”
“但是作為核心的發動機成功,其他方面幾乎是水到渠成!”
張星揚在技術方面確實有著足夠的信譽,老首長也相信他肯定能夠在不長的時間之內弄出來。
但是老首長依然對亞軌道轟炸機這種從未出現過的東西,抱有一定的疑慮。
老首長倒是不太在乎,這東西可能會打破不在軌道上部署武器的默契。
他最在乎的,還是對亞軌道轟炸機的戰鬥力。
“亞軌道飛行器,一次發射就可以在軌道上待命達到數百天,這就好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敵人的頭頂!”
張星揚詳細地說明了一下亞軌道轟炸機的優點。
“因為高空之中所要消耗的燃料實際上並不多,我們的火箭發動機能夠以極小的消耗,就維持飛行器的軌道高度。”
這一點倒是吸引了老首長的注意力。
畢竟現如今的轟炸機,無論是誰,都還做不到這樣的長時間待命。
如果讓亞軌道轟炸機攜帶數枚遠端彈道導彈,那麼不就相當於在亞軌道上部署了一個發射井?!
“我們的亞軌道飛行器,按照設計最快能夠達到18馬赫的急速,雖然這樣的速度只能夠維持很短的時間,但也足夠對全球任意地點完成打擊!”
其實張星揚之前幫助他們完成的分導式洲際彈道導彈,也幾乎能夠達到這樣的速度。
但是,洲際彈道導彈幾乎只能夠依靠導彈井發射,很難說能不能活過敵人的第一波打擊。
而亞軌道轟炸機,幾乎沒有這樣的煩惱。
亞軌道稀薄的大氣,讓衝擊波幾乎沒有什麼發揮的空間。
而各種射線的作用範圍十分有限。
這些都導致,如果真的發生末日戰爭,亞軌道轟炸機的存活率其實會很高。
並且能夠在戰爭開始的半個小時之內,就抵達敵人境內,完成第一波反擊!
“這樣做,是不是太危險了?”
老首長這時候也已經被張星揚帶入到思考亞軌道轟炸機的實際問題中:
“如果發生事故,很可能會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
“這畢竟只是一個設想,如何更好的利用亞軌道飛行器,還是要我們去探索。”
“現在我們還沒有解決發動機的問題,等我們正式開始研發的時候,可以認真想想如何解決事故處理的問題。”
無論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還是亞軌道轟炸機,目前都還只是在起步階段。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還是有無的問題。
至於剩下的問題,可以等研製出來後慢慢去解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