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梳著背頭的男記者,率先問出了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畢竟在場的好多都是一些中小型媒體,之前都是沒有資格能夠直接一手報道火箭發射。
基本上只能夠在央媽播報完了之後,從中剪取一部分畫面,作為自己的新聞源。
“是的,文昌發射基地的火箭發射,是可以旁觀的。”
“不過只能夠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觀看。”
“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考慮。”
張星揚回答完對方的問題之後,順便補充了一句。
這也是為了防止有狂熱愛好者,偷偷跑到發射場附近。
這樣可能會造成他們的人身損傷,並且嚴重干擾火箭的發射工作。
接下來張星揚又回答了幾個諸如,第一百次地軌道衛星發射任務的想法。第一次在文昌發射基地的感受如何等等不痛不癢的問題。
這一次的剪彩儀式,基本上就結束了。
不過雖然剪彩儀式結束了,但是大多數的記者並沒有離開。
他們還有另一個任務,那就是現場播報文昌發射基地的第一次發射任務。
兩天後,天氣晴朗,天空之中幾乎看不到一點白雲,是一個發射衛星的好天氣。
七十米高的鴻雁火箭,早早就從海上運了過來,在發射臺上整裝待發。
這一次採用的是一枚已經執行過三次任務的四手火箭。
火箭研究院現在的火箭回收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了,回收成功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這麼多次的發射任務,總共只失敗了一次。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身後的就是即將執行第一百次低軌道通訊衛星發射任務的鴻雁火箭!”
在距離發射場數公里之外的沙灘之上,一大群的記者和攝影師正在播報即將起飛的鴻雁火箭。
“據悉,這已經是這枚火箭第四次執行發射任務。”
“目前,鴻雁火箭所採用的陸地回收方案,在國際上處於第一水平。”
“不過四次使用並不是該型號火箭的使用極限。”
“在曾經的發射任務之中,曾經有一枚鴻雁火箭創造了九次重複使用的奇蹟!”
燙著蓬鬆頭髮的女主持人,在攝像頭之前侃侃而談,向大家介紹著鴻雁火箭的過人之處。
“據悉,鴻雁火箭所採用的回收方案,在世界上還沒有其他成功的案例。”
“該技術,目前只有我國取得了成功應用。”
伴隨著沙灘之上,各家電視臺的火箭發射直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很快就來到了火箭發射的時間。
只見到,火箭的底部噴射出蔚藍色的火焰,將沉重的火箭緩緩地推向蒼穹。
“觀眾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火箭已經開始發射。”
“鴻雁火箭所使用的推力系統,是世界上比較少見的多發動機並聯體系。”
“能夠為火箭提供超過千噸的推力,將重達數百噸的火箭,輕輕鬆鬆推到太空之中!”
沙灘上的主持人,頂著遠方不斷傳來的火箭發動機轟鳴聲,忠實地向大家介紹著鴻雁火箭的情況。
火箭很快就化成了天邊的一道流星,只能夠看到一個小點在天邊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