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殿下,請開恩啊!”張汝舟突然大聲哀求,“臣一時鬼迷心竅,求公主給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時,一位老臣站出來,拱手說道:“公主殿下,張汝舟雖有貪腐之罪,但他畢竟是我大宋的官員,多年來也為我大宋做出過不少貢獻。老臣懇請公主從寬處理。”
“從寬處理?”文博淵冷笑一聲,“他貪腐八十萬兩白銀,若是從寬處理,何以平民憤?何以正法紀?”
“文統領此言差矣,”另一位大臣反駁道,“法律不外乎人情,張汝舟雖有罪,但念在他多年來的貢獻,從寬處理也是情理之中。”
朝堂上,群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有的主張嚴懲不貸,以儆效尤;有的則主張從寬處理,給張汝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如同一團亂麻,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彷彿要將屋頂掀翻。
趙瓔珞端坐在龍椅之上,她心中其實早已有了決斷,但面對朝堂上的紛爭,她知道必須給出一個能讓眾人都滿意的答案。
她恨透了貪腐,特別是像張汝舟這樣的鉅貪,按照她的性格,確實想將其千刀萬剮。
但想到李清照,那個才情出眾卻命運多舛的女子,她猶豫了。
李清照與張汝舟的婚姻雖無深情,但畢竟是夫妻名義,趙瓔珞不想因為張汝舟的罪行而讓李清照受到更多的傷害。
再者,她深知重刑之下,必有反彈。過於嚴厲的懲罰可能會讓朝臣們心生恐懼,進而產生離心離德的情緒。
想到這裡,趙瓔珞深吸一口氣,決定還是法外開恩。她站起身來,高聲宣佈:“諸位愛卿!”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趙瓔珞繼續說道:“孤深知貪腐之害,但也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因此,孤決定對張汝舟從輕發落。”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張汝舟蒼白而顫抖的臉龐,“只要張汝舟如數退還貪腐的銀子,便判杖三十,黥面刺配瓊州。”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譁然。
張汝舟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隨即淚流滿面,連連磕頭謝恩。
他的聲音顫抖而激動:“謝公主殿下開恩!臣定當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趙瓔珞轉向其他被牽連的官吏,“至於你們,也都將根據罪行輕重,刺配流放不等。”
退朝之後,趙瓔珞並未直接回宮,而是命王守恩擺駕前往張汝舟的府邸。
一路上,她的心情頗為複雜,既有對貪腐官員的憤恨,也有對李清照的同情。
張汝舟的罪行雖然令人痛恨,但李清照作為無辜受累的一方,也讓她心生憐憫。
李清照身穿素衣,神色黯然,顯然已經得知了張汝舟被判流放的訊息。
“臣婦李清照,叩見公主殿下。”李清照聲音微顫,俯身下拜。
趙瓔珞連忙扶起李清照,溫言道:“張汝舟的罪行與你無關,你不必如此自責。”
李清照站起身來,眼眶微紅,“多謝公主殿下寬宏大量,臣婦感激不盡。”
趙瓔珞輕輕拍了拍李清照的手背,安慰道:“如今張府的家產由你處置,孤希望你能好好生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李清照聞言,淚水奪眶而出,“公主殿下的大恩大德,臣婦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