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些事還需從長計議。”
忽然,黑暗的角落裡傳出一道聲音。
趙有仁頭也沒抬,他知道此人是誰,不然也不會任由其一直呆在御書房中如同他的影子般存在了。
“唉。”
趙有仁沉沉嘆息:“萬安,你並沒有子嗣,所以不明白朕的想法。”
萬安沉默片刻後,輕輕道:“陛下自己做決定便是,奴婢多言了。”
門外的小宦官仍舊跪伏在地等著皇帝的口諭。當他聽到陛下和萬安之間的對話時,忽然身子一顫,臉上一陣緊張。
“去告訴太子,就說朕今日身體不適,改日再說!”
小宦官微微顫抖著身子,臉上沒有一點血色的跪著朝後退去。
皇宮門口,太子正不斷來回走動,可以看出他其實心裡是很著急的。
麗妃被賜死的事情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才得到訊息,這一點就可以說明皇帝現在已經對他產生了某種防備。或許是聯絡麗妃當年和太子一同進宮的事兒讓皇帝覺察出了一些不對勁,所以才殺雞儆猴!
不過太子覺得還是有必要當著父皇的面把這件事解釋清楚的好。畢竟他們是父子,而和遠在北方的遼王只是叔侄而已。所以太子今天一大早便徑直來到了皇宮,表明來意後便靜靜的在門外等待著。
可誰知一等也不見傳話的宦官歸來、二等也不見有任何人傳他進去。這就讓太子心裡有些忐忑了。難道父皇真的對他這個親生兒子起了疑心?或者說是因為遼王的事情而遷怒於他?
太子是知道遼王最近鬧出的動靜不小,邊境這些年一向很太平,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事發生。可為何最近卻從邊關邸報上得知遼王居然陳兵與關外,並且隨時有著調兵入關的可能性!
這一點讓太子很難理解,雖說叔侄兩這些年沒少有書信往來,可一般都是遼王透過書信向太子訴說一些邊關的苦寒,期望太子日後登基時大赦天下的同時也能體諒一下他這個叔叔這麼多年在邊關的辛勞,趁早把他從邊關調回來。
對此太子也曾對遼王做過承諾,倘若他日登基之後一定在第一時間把這位命苦的皇叔從邊關接回來,讓他在京城好好享受幾年清福。畢竟遼王和父皇的年齡相差不大,雖說父皇看起來並不顯老,那是因為久居京城,膳食和生活上保養得很好。
而遼王則因久居邊關,常年受到風霜的侵蝕。從那些書信中所描繪的情形來看,太子不難判斷出遼王的身子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應承下其請求回京的要求。
不過這一切都不應該是父皇懷疑兒子的理由!
太子心裡很是憋屈!自己好端端的呆在京城,只不過是應福王皇叔的請求對一個無關緊要的人進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刺殺而已。何至於讓父皇如此遷怒於他?就連如今想見上一面都難如登天了?
太子越想越是火大,臉上也不覺帶上了幾分戾氣。
這時前去通傳的小宦官邁著小碎步跑了回來,氣喘吁吁的模樣一看就知道他完全沒有任何停留,而是一口氣跑了過來。
小宦官在太子面前停下,跪伏在地道:“啟稟殿下,陛下近日龍體有恙,不宜接見殿下。”
“什麼?”
太子聞言頓時心中涼了半截!父皇何至於斯?就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竟然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見了?天下還有這麼狠心的爹嗎?
“為什麼?”
太子一字一句的看著眼前的小宦官問道。
小宦官嚇得渾身哆嗦,連忙跪伏得更深了幾分,牙齒打顫道:“殿下,奴婢只是一個傳話的而已。”
太子目不轉睛的看著小宦官,隨後狠狠一腳將他踢開,罵道:“廢物東西!枉本宮這些年對你的栽培!竟然連這麼點小事都辦不好?要你何用?”
小宦官身子滾出幾圈之後這才停了下來。
宦官由於後天的殘缺造成了身體素質普遍不怎麼好,也就導致了這些人的力氣不如尋常人,而且在太子面前,小宦官更是不敢生出絲毫抵抗之心,只能老老實實的任由他一腳將自己踢遠。
待的小宦官重新跪好後連忙戰戰兢兢道:“殿下饒命,奴婢的確什麼都不知道,只聽到陛下和萬公公說你並沒子嗣,不懂!”
太子忽然楞在了原地。
猛然間他想起了前段日子在宮中行走時不小心聽到的一件事情。
那是父皇身邊的貼身宦官和一名宮女無聊時候說的話:“陛下也不知怎麼想的,竟然懷疑太子殿下的身世?”
那宮女嚇得連連捂住宦官的嘴,驚駭道:“你不要命了?”
太子那時恰巧從兩人身後的長廊經過,無意間聽到了隻言片語。不過當時他只當下人之間閒極無聊時碎嘴子,而且那人是父皇身邊的貼身宦官,太子一時間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裝作什麼都沒聽到離開了。
可是現在結合小宦官的話再仔細一想,太子忽然腦子裡嗡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