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國公府謝家出過三位皇后,平國公手中更是握有兵權,謝家權貴,京城世家之首,若真算起來,能與之比較的,也只有當年的裴家。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謝潯從小習武,自小就崇拜那些征戰沙場,保家衛國的大將軍,就盼著長大後,能持槍上陣,保家衛國。
文韜武略,他一樣也沒有落下,開蒙的先生對他讚不絕口,後來在學堂中也甚為認真,能與他比肩的,只有柳懸和蔡頤。
那年十歲,三人互相說好,等將來長大,要麼在朝為百姓謀福祉,要麼鎮守邊關保家衛國,護佑百姓。
可就是在這一年,平國公樹敵無數,不少人都在暗處虎視眈眈,年幼的謝潯被人一激,說了一些維護裴家之言。
柳懸和蔡頤勸阻及時,拉著謝潯便將人扯走了,唯恐他言語闖下大禍。
裴家謀反的罪名在當年便是板上釘釘,縱使心中有猜測,卻也不能說出來,多的是有心之人的刻意針對,何況是謝家,時時刻刻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
可即便兩人勸阻及時,也無濟於事。
謝潯的話很快就被有心人添油加醋,落得一個維護逆黨之名,這些傳到了皇帝處,平國公因此被參,被眾多朝臣針對,摺子一封封往皇帝面前送,皇后苦求半月有餘。
皇帝仁厚,念謝潯年紀尚小,口無遮攔,令其在府中思過三個月,平國公教子無方,罰俸三年。
十歲的年紀,短短三個月,卻讓謝潯明白了許多,裴家忠貞,卻耐不過奸臣陷害,皇帝疑心。
謝家之所以能在京城立足,靠的不僅是赫赫戰功,還有宮中深得當今聖上恩寵的皇后,當今皇帝的仁厚。
可恩寵不常在,奸臣仍當道,君王的仁厚和信任又能維持幾時,屆時,謝家只怕會落得跟裴家一樣的下場。
天子一怒,血流萬里。
將利害想通透了,初嚐到苦頭的謝潯再不敢出頭,行錯一步,獲罪的是滿門族人。
柳懸時常來找他,想帶他一塊去學堂,不出頭是一回事,可學堂卻不能不去,若是不讀書,將來如何明事理?
謝潯仍舊逃,還結識了京中的好些富家子弟,時常勾肩搭背去遊湖。
蔡頤也來勸說過兩次,可謝潯什麼話也聽不進去,是一門心思要藏拙。
這一藏拙,七八年過去,竟真拙了。
本該成長為像柳懸和蔡頤那般不分伯仲的天子驕子,卻顧及帝王猜忌之心,唯恐奸佞陷害,謝潯不再去學堂,成日裡就吃喝玩樂,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揮霍又招搖的紈絝,就連親爹提起都要捶胸頓足:頑劣不成材。
滿京城的人再提起謝潯,都要替平國公嘆息,偌大的國公府,卻生出來一個草包紈絝,這是要把家都敗光啊,可憐平國公戎馬一生,將來卻是後繼無人。
畢竟,這種兒子,還不如沒有。
謝潯的紈絝事蹟,滿京城無人不曉,也因此,當年之事,漸漸沒有人提起。
縱使沒有了抱負,可謝潯活得恣意,今日去聽曲,明日去吃酒,京中什麼樓裡有什麼樣的姑娘,哪個姑娘彈什麼曲好聽,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雖然平國公為此沒少責打,可謝潯卻半點沒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