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五月,楚國使臣攜文書抵達京城,滿朝文武對此事無不關注。
邊關傳來的訊息,楚國不敵南國,如今接連吃敗仗,損失慘重,接連被奪四座城池,此次來使,必然是向大晉求援。
次日朝會,鴻臚寺卿提起楚國來使之事,不少老臣便急著反對。
“陛下,南國兵力雄厚,此時我朝若是出兵,便是與南國作對,恐引火燒身!”
“是啊,我朝兵馬雖足,可財力卻還不如楚國,實在不宜招惹那南國。”
那褚光剛登上王位,氣勢正盛,此時與南國為敵,著實不明智。
大多文官均是反對出兵援楚,認為此時就該明哲保身。
朝中不少武官卻認為,褚光此人野心勃勃,倘若攻破楚國,得了財力,大肆擴充兵馬,結果不難想象,需得趁早防範。
此時出兵援楚,方為上策。
兩邊爭執不下,各有各的說法,還都能說的過去。
老皇帝有心出兵援楚,但此時卻缺一個強而有力的說辭,否則人心不振奮,如何出兵?
他目光看向人群中的蘇眷,就差擠眉弄眼的示意她了。
蘇眷此時則是在旁觀,想看看此時的朝中,還有沒有攪屎棍。
她記得,從前宋千帆在位的時候,那時楚國求援,甚至還有朝臣提議出兵攻楚,趁機分一杯羹,或是和楚商談條件,出兵可以,要楚國割讓三座城池和礦山。
當時那些個人,個個都是趁火打劫的心思,目光短淺,只看得見眼前之利,從未想過楚國攻破後,和楚國毗鄰的大晉會面臨什麼局面。
而現在的這些大臣,不管是出兵還是不出兵,這些人的心思,都是為了大晉好,蘇眷心裡多少有些寬慰,還有些成就感。
沒了攪屎棍的大晉,氣象真是一派祥和。
眼見蘇眷老半天都不吭聲,這兩邊的大臣吵得都快打起來了,老皇帝這會兒坐不住了,這丫頭怎麼回事,平時不是那麼會說嗎,這個時候怎麼還不說兩句?
老皇帝輕咳一聲,“晉陽,此事你覺得如何?”
他一開口,朝堂上所有人頓時都看向了蘇眷。
眾人這一顆心都提了起來,私心而言,肯定是不希望打仗的,勞民傷財啊。
但以自己對蘇眷的瞭解來說,這仗必然是要打的。
蘇眷:孫兒覺得,這兵要出。”
老皇帝眯了眯眼,心中滿意。
支援出兵的朝臣頓時鬆了口氣,還好這皇太女還算清醒。
不支援出兵的朝臣頓時就急了,“殿下,這仗不能打啊!”
蘇眷一板一眼,高聲道,“此仗必須打,大晉與楚國毗鄰,一旦楚國被攻破,南國必然會順勢南下攻打大晉。”
“今日的楚國,諸位焉知不是明日的大晉,來日,我大晉四面楚歌之時,又該向何處求援?”
平國公聽得一顆心熱血沸騰,甚至都想跳起來給外甥孫女鼓掌,說的是真好啊!
御史卻道,“我朝與南國如今關係還算和睦,前兩年南國君主還曾出使我朝,有意和親,此時出兵,恐會壞了兩國友交.”御史苦口婆心的勸,試圖解釋更多,好讓這些人知道事情的嚴重。
打仗豈是那麼簡單的事?
劉妙青和柳懸頓時都替蘇眷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