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安慮公主對她身上的華服是並沒有什麼反應的。
她們一起走出房門,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下。夜涼如水,那侍女細心,早已經在石凳之上鋪好了軟墊。
隔開了冰涼和堅硬。
而後又仔細地檢查了院門,確保院門已經被關好了,不會有人輕易地從院中逃出去。
在石凳上坐下來,安慮公主便放開了觀若的手。
而是專心仰頭望著天邊的圓月。
年年歲歲,月兒都相似,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歲歲年年,她聽著晏既說那些有關安慮公主的事的時候,沒想到會是她先坐在她身旁。
在梁宮之中長大的公主,即便神智不再清醒,此刻仰頭望月的姿態,仍然是優雅美麗的。
長安十數年光陰,晏既有這樣一個美麗雍容的姐姐,難怪他每每遇見戴花的小娘子,都避之而不及了。
“阿翀說,中秋之月入明鏡,倒影於水中,便是鏡中之鏡。這個比喻太尋常了。”
公主忽而開了口,觀若卻並不知道她所說的這個人是誰。
她的語氣太平靜而正常了,觀若不敢打斷她,打斷她這片刻的清醒。
她很快又道:“阿翽說,圓月就像月餅。一口一口地咬下去,就好像圓月會長出缺口一樣。”
聽見“阿翽”這個名字,觀若一下子就反應過來,方才她所說的第一個人,應當就是大皇子了。
“三郎就說,阿翽一點想法都沒有,誰都知道月餅是中秋之時要吃的。”
“三郎”,或許是她對晏既的稱呼。
在最開始的時候,在前生他還不明白他的父親的時候,在他年紀還小,沒有表字的時候,他或許是不排斥這樣的稱呼的。
以至於他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是這樣稱呼他的。
她繼續複述著當年他們的對話,“阿翽就反駁他,‘月餅為中秋之夜所造,自然是與明月最為相似的東西了,近在眼前的答案你不尋找,反而怪我沒有想法。’”
想到自己的兩個弟弟,公主低下頭來笑了笑。
於是觀若追問她,“那麼三郎又是怎樣形容的呢?”
公主還記得很清楚,“三郎說,圓月就像是軍中人所用的盾牌。明月可愛,若是人人都拿月亮做盾牌,這世間就沒有戰爭了。”
觀若聽罷,替公主撩開了額邊的亂髮,忍不住微笑起來。
她又道:“小四卻說,月亮像是她母妃留給她的一塊玉牌。她身邊什麼都沒有了,冰涼的玉牌之上沒有她父母的愛。”
伏珺是南虞的四皇子。
中秋之夜,只有伏珺一個人,在認真的思鄉,思念她的親人。
或者她也不是思念南虞,思念她的父母。她不過是遺憾,遺憾自己不能如常人一般,擁有幸福的家庭而已。
院中靜了片刻,觀若開口問她,“那在公主心中,中秋之月,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