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郡傳過來的訊息,向來都是用最快的馬,日夜兼程送到晏既手裡的。
如今他已經在淮陽陳縣,離南郡更加近了。
他原本已經想要休息,一聽到南郡的訊息,睡意很快便被消失無蹤了。
那一封信先送給了伏珺,如今是她在幫晏既分擔這些事。每日千頭萬緒,要晏既一個人,是做不完這些事的。
晏既從伏珺手中接過了那封信,來不及先問她什麼,便將那封信展開了。
只是才看了一行,便忍不住走了神。
這字跡與姑姑的實在太過相似了。
他從小習字,跟的是尚書房裡的老學究,那時活潑好動,並不能靜下心來寫字。
每次一提筆,寫出來的幾筆爛字,叫身邊人看了都發愁。
後來是母親每日拘束著他,要他跟著她一起寫字,到後來,他的心才能慢慢靜下來的,字也就能寫的好了。
母親的字筆力遒勁,乾淨利落。
若說字如其人,在他心中,母親也的確就是這樣一個性格堅毅,善謀略,不輸男子的巾幗英雄。
而阿柔習字的時候,母親卻沒有讓她跟著她學,而是取出了從前許多姑姑的字帖來,讓她照著模仿。
他剛醒來的那幾年,花了很多時間來陪伴母親和妹妹,他陪著阿柔寫字,也日日都同姑姑過往的筆下的那些心情相對。
姑姑的字型其實和母親是有些相像的。只是要更柔和一些,不失簪花小楷的秀致。
這封信上的字跡,和姑姑是很像的。
應該說是實在太像了,簡直像是從原本的字帖上,一個字一個字拓印下來的一般。
“明之,這上面的內容其實不過如此,原本也就是你我的計劃。可是……我想你應該也看出來究竟有何不妥了。”
在蕭翾這樣的人身上,任何的巧合,都值得他們多思慮幾分。
晏既望向了伏珺,她重又遞給他一封信,“這是那一年我同你,還有你的族叔一起去廬江城時,娘娘寄給我的家書。”
她把她也當作家人,出門在外,總多惦念。這麼多年,她一直都放在心口,好好地收藏著。
“若是你已經記不得娘娘的字跡了,可以拿去比對一下。”
“若非刻意模仿,便是我,只怕也不能寫的如此相似。”
他的字是母親教的,伏珺和阿翽的字,也是姑姑在鳳藻宮中花費了無數的時間才讓他們練習出來的。
晏既沒有接過來,姑姑的字跡他並沒有忘。也不想再重憶當年之事,徒生悵惘。
這封信是姑姑寫給伏珺的,是她們之間的美好回憶,他並不想打擾。
“旁人我不知道,或許這也真就是一個簡單的巧合,是我們多心了。”
“可是從前我在梁宮之中,也曾經聽聞過她的許多訊息,梁帝喜歡安靜地看她寫字。”
究竟是喜歡看她寫字,還是因為她在這時候最像娘娘,所以才得他中意。
晏既回應伏珺,“蕭氏內宅之中的訊息,我仍然是收不到的。”
他讀懂了伏珺的暗示,他們的想法原本就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