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423章 遣將
五方提督府中,張顧塵看著大帝的命令,其實內心是微微帶有抗拒的。
而抗拒的原因除了因為只有大戰,張顧塵才會有大量系統任務之外,還有就是莫長風他們。
張顧塵身懷系統,其實對於資源方面的要求並不多,所以才會捨得下本錢去打造長風軍團,但是莫長風他們不同,他們需要有戰功,他們需要升官,他們需要用這些來換取資源,讓自己的修為更進一步。
除此之外,張顧塵手中的末法以及鬼神想要成長,也缺不了戰爭,因為只有在戰爭中,才會有無盡的血肉生靈,讓末法和鬼神得到進階。
但是張顧塵知道,自己是沒有能力去違抗或者是改變大帝的命令,自己能做的,只有遵守。
至於說張顧塵帶領長風軍團離開之後,帝京的治安怎麼辦的問題,張顧塵並沒有絲毫關心。
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帝朝幾乎是動用了全國之力來打這場戰爭,這個時候誰要是敢在帝京鬧事?而且現在帝京所有的地下勢力幾乎全被張顧塵掌控著,想鬧事也鬧不起來。
張顧塵掌控著整個帝京的地下勢力,這件事大帝是知道的,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覺得張顧塵的二十萬大軍放在帝京有些浪費,所以才讓張顧塵去了西漠道。
命令已下,張顧塵也不耽擱,當天便去了長風軍團的大營,命令所有人整頓軍備,後天一早出發。
對於自己前往西漠道駐防,張顧塵沒有問題,長風軍團自然也就不會有問題,畢竟張顧塵長期以來建立的那種紀律,早已經深入人心,刻進了骨子裡!
再加上原來老長風營的那些人,早已將張顧塵當成了自己的精神領袖和支柱,有這些人在長風軍團擔任軍官,並且加以宣傳,整個長風軍團張顧塵說句大不敬的話,讓他們去造反他們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大帝的命令一下,全帝國都動了起來,而在西漠道,那些馬匪們本想趁著西天門大司馬帶軍離開的時候再撈一筆,可是當聽說是張顧塵來接防的時候,頓時就全部蔫了下去。
當初張顧塵在西漠道可是差點將馬匪給殺絕了種,那種血腥味,到現在他們都能聞得到。
本來帝國之中是有傳送陣的,但是這次的大軍調動,涉及到了百萬,僅憑那個傳送陣,根本就傳送不過來,加上本身技術上就不成熟,不到十萬火急之時,大帝並不會將其開放。
雖然西漠道不是攻打大衍帝國的第一梯隊,但是也需要張顧塵盡快到達西漠道,將西漠道的大軍給釋放出來,於是在日夜兼程之下,張顧塵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將自己的前頭部隊帶到了西漠道。
這前頭部隊,就是由莫長風率領的騰蛇團旅,如果再配合北天門調過來的十萬大軍,勉強也能將西漠道的防線防住。
至於張顧塵剩下的十八萬大軍,則是需要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才會到達。
來之前,張顧塵就得到了命令,北天門抽調過來的十萬大軍,由張顧塵節制,也就是說,等到西天門大司馬將其麾下所有軍隊帶走的時候,西漠道將以張顧塵為尊!
或許是建功心切,在張顧塵到達西漠道的當天,西天門大司馬甚至都沒有接見張顧塵,便帶著大軍火速南下了。
對於西天門大司馬的做法,張顧塵並沒有感到不爽之類的,因為在來西漠道的路上,張顧塵就收到了訊息,南天門大司馬率軍攻進大衍帝朝了。
大衍帝朝與大帝朝接壤處,是大衍帝朝的北武道,南天門大司馬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派遣了大量的密探進入北武道。
這就是陳清身為南天門大司馬的高明之處了,雖然沒有戰事,但是戰前的事情,該做的陳清一個不落,全部都做了。
而陳清更絕的是,在大帝命令下達到南天門的時候,陳清便第一時間便讓那些帶軍將領來到了大司馬府。
當一張巨大詳細的北武道詳細地形圖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氣,一個處在沒有戰事地理位置的天門大司馬,在所有人都在買醉混吃等死的時候,卻不聲不響之間,完成了對敵方的地形探查。
南方多水,所以大衍水軍最為強盛,而大在水軍上面,確實是不如大衍,畢竟整個大帝朝,也只有百水州才有六十萬水軍,而大衍帝朝,水軍百萬!
第一戰,陳清並沒有以水軍去對決,畢竟第一戰必然是需要以勝利來開局,所以陳清直接以百水州六十萬水軍為誘餌,兵分三路從三條水道出發,直接進入大衍帝朝境內。
被大水軍吸引了目光的邊防將領,第一時間派出自家水軍,打算將那犯境的大水軍剿滅。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就在他們的戰艦出港的時候,有另外一支兩萬人的部隊繞路出發,趁著大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進入北武道,來到大衍水軍後方。
一把大火之下,大衍北武道許多港口遭到襲擊,一時間導致北武道的水軍無法返航,只能漂泊在河道之上。
而陳清則是趁著大衍水軍無法趁著港口之便利快速上岸回防的時候,再次派軍從正面出擊,以自己的利箭將大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一時間,北武道瞬間告急!
大衍內亂,但依舊會防止自己邊境遭遇襲擊,只是大衍並沒有想到,大帝的決定會如此之快,南天門大司馬的行動會如此的果斷。
前後加起來還不到十天的時間,大衍的內亂才剛起苗頭,大帝朝的軍隊就開了進來。
而現在北武道現在全面告急,導致大衍帝京之中那些皇子有些騎虎難下了。
誰都想坐上那個位置,但是誰又都不服誰,可是現在北武道告急,他們再爭下去,恐怕有亡國之威。
放下成見,暫時將大驅逐?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大衍的帝位還空著,大就永不會停下來。
最終,大衍帝朝那個始終處於中立位置的大都督韓龍城和丞相魏長林站了出來,一邊喝令邊防軍團進行援助,一邊給各位皇子三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角逐出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