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齊略略回禮,道:“元帥突然率兵來犯,意欲何為?”
華英道:“大汗切勿誤會。只因匈奴常有進犯中原之意,所以本帥在加緊操練兵馬。”
“元帥操練兵馬至察哈爾邊界上,是否太不將我蒙古鐵騎放在眼裡?”
“大汗當日親率鐵騎田獵至玉門關下,何曾將我泱泱東土放在眼裡?”
烏木齊目光一沉。華英道:“本帥正要演練陣式,大汗既然到來,還請指點一二!”
華英一揮手,身後兵士迅即列成一個大方陣,“咔咔咔咔……”方陣四邊前排兵士將手中盾牌一層層疊起,疊成一道盾壁,跟著“唰唰唰唰……”從盾牌之間的縫隙中伸出一根根重長槍,指著外面。
烏木齊一看,知道這種鐵盾長槍方陣是專門用來對付鐵騎的。原來,一般步兵最怕鐵騎衝殺,只有組成方陣才不會被輕易衝潰。
華英從背後取出一支令旗,向左一揮,大方陣霎時裂成縱三列、橫三列九個方陣,依舊是鐵盾護住四面,長槍伸出。華英令旗再一揮,九個方陣每一個方陣又再裂成九個,縱九列、橫九列,井然有序。
華英又一揮令旗,前排方陣向後退卻,後排方陣向前推進,然後左列方陣向右移動,右列方陣向左移動,步伐整齊劃一,頃刻之間每個方陣變換數次方位,依舊整整齊齊,沒半點散亂。
華英接連揮動令旗,方陣隨著令旗不斷演練變換,有條不紊。華英最後一揮令旗,八十一個方陣轉眼又重新合成一個大方陣,原地不動。
烏木齊暗暗吃驚,難怪華英可以阻擋匈奴十萬鐵騎侵入,果然有過人之處。他見方陣沒有向前推進,當然不會讓鐵騎去衝,但也不敢退走,只是對峙著。
……
另一邊,察哈爾東南邊界上,烏刺帶著呼倫格勒和錫林格勒兩部鐵騎攔住了張回大軍。
烏刺和張回同時拍馬出陣。
烏刺紗巾蒙臉,身穿七寶長袍,騎著玉瓏雕駒,背掛硬弓,兩個裝滿利箭的箭筒,腰間纏一條九折金鞭。
張回頭頂金盔,身披亮銀鎧甲,腰插湛越寶劍,騎一匹紫燕驊騮。
兩人於十步外對峙而立,烏刺舉鞭向前一指:“張將軍突然率兵來犯,想侵佔我大草原麼!”
張回略一欠身,道:“原來是烏刺公主。公主切莫誤會,末將只是來要回一人!”
“誰?”
“東土使臣!”
“笑話!你們使臣早已離開察哈爾,將軍跑來要人,有何企圖!”
“末將收到訊息,使臣剛離開察哈爾就被人劫走,敢問烏刺公主是否知情?”
“那是你們使臣之事,與我何干!”
張回並非真的為了嚴太歲,只是想拖住烏刺,乃向後呼道:“姚大人,請上前!”
他打算讓那隨從跟烏刺對質一番,再拖些時間,誰知一連喊了兩聲,沒有反應,再一看,原來姚大人和那名隨從正縮在兵士後面直打哆嗦。
原來那姚大人一向自以為泱泱東土,天下臣服,以為自己一發兵,蒙古大汗必定乖乖送還嚴太歲,怎料到有蒙古鐵騎突然來截。他雖然身為監軍,但從未領兵打仗,兩軍一對峙,那殺伐之氣登時嚇得他幾乎掉下馬,哪還敢走出半步。
張回暗歎一聲,想自己堂堂靖海將軍,竟要受如此之輩掣肘,空懷報國之心,徒嘆奈何!
他對烏刺道:“使臣被劫,事關重大,烏刺公主能否徹查一下,是不是有部屬劫走使臣,挑起紛爭。烏刺公主也不想與朝廷兵戎相見!”
烏刺冷哼一聲,道:“我再說一遍,你們使臣早已離開!將軍若想兵戎相見,儘管放馬過來!”
烏刺說完,舉鞭向後一揮,“唰!”身後蒙古鐵騎齊刷刷搭箭上弦,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