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何做,是陛下的事!這仙秦是陛下的仙秦,臣無德無能,願退位讓賢,還請陛下恩准。”他輕輕嘆息一聲,接著向三世皇帝子嬰乞骸骨。
結果已經知道!
作為法家的掌門人之一,落得如此結果,這是硬生生朝他的臉在打,他如果現在不退位,等到三世皇帝子嬰頒佈詔令之後,結果會更難看!
天下人將會來如何輕視他!
法家門徒也會對他這個法家的掌門人心存不滿……
更重要的是,李斯在三世皇帝子嬰的決定中趕到了無情,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乞骸骨是他唯一的後路。
雖然有著種種不捨,但結果已經定下,再去強求……他難以結束。
“乞骸骨?”
“相邦乃是國之柱石,怎麼能輕易退位,不行,朕不同意,朕不要同意!”
三世皇帝子嬰聞言,立刻就站起來,臉色震驚。
丞相李斯可是三朝元老,在朝中根基深厚,羽翼豐滿,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是李斯乞骸骨,退位之後,朝廷必定大亂。
即使乞骸骨,也應該等到政事交接在他手上,在乞骸骨。
換句話說,子嬰並沒有對丞相李斯有什麼感情,只是擔心朝政一時紊亂,再說逼退相邦李斯請辭的惡名,這後果他不想承擔。
“陛下!臣欲與子復牽黃犬俱出東門逐狡兔,此乃臣之家樂,還請陛下准許。”
李斯神色淡漠,開口說道,言語皆是諷刺。
黃犬?
狡兔?
這是狡兔死,走狗烹!
不過李斯何等聰明,豈會輕易說出這句話,而是說這是他家中的一向樂趣。
“相邦……”
子嬰的臉色迅速變化,時青時白,他可不是傻子,相反聰明的很,不然始皇帝嬴政也不會指認他作為三世皇帝,現在李斯這番話,是在嘲笑他們仙秦刻薄寡恩。
可他不能反駁,一來確有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等李斯乖乖退位讓賢,然後著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誰曾想董仲舒直接在天壇開口,致使李斯不得不逗留凡俗,難以處斷。
二來李斯的名望實在太高,不好輕易處置。如果是始皇帝嬴政在位,對李斯任免不過是信手的事情,二世皇帝扶蘇在手稍稍麻煩一些,到他手上,帝位未曾穩固,百官聽從李斯的話比聽從他的話更多……
“相邦仙壽綿延,精力充沛,這仙秦諸事還需要仰仗相邦,一如父皇當年往事,現在朕初掌大寶,正需要良臣輔佐,以相邦之名望,天下莫不敢輕視之!”
子嬰好言勸慰道。
他雖然沒有撕破臉皮,卻也指明瞭,你李斯已經成仙,壽命比他這個凡人還要長,精力更是充沛,又不是什麼凡人乞什麼骸骨?
再說他剛剛登基,帝位尚未穩固,你作為三朝元老,受始皇帝和二世皇帝恩寵甚多,現在提出乞骸骨,算什麼事?
最後一點是李斯你作為三朝元老、丞相之尊,即使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官也會聽從順服你這個丞相,於你的地位沒有什麼影響!
“陛下所言,老臣知矣!”
李斯嗤笑一聲,以他仙神的修為,又有哪個宵小會嘲諷他,他擔心的是他的名望,要是在他任上,子嬰來這一遭,必定會遭人嘲諷。
即使面上不說,也會道路以目,竊竊私語。
這樣一來,他坐這個宰相位置又是何必呢,以他的修為,也難以增添絲毫助力,還不如清心寡慾,閉關修煉。
“相邦既然清楚,還請相邦輔佐朕,釐清天下。”
子嬰沒有聽出李斯言語中的嘲諷,或許是聽出來了,只不過故作不知,想要順水推舟讓李斯不要罷官,重新留下來。
“不了!臣自秦國時就擔任宰輔,現今已經三百餘年,早就心累神傷,早日歸於田園,也留給後來者位置,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