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有兩樣事物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律令。”哲人如是說。
出生在神聖帝國的絕大多數子民,或許一輩子也達不到哲人的境界。但對於他們而言,從生下來時起,同樣會被告知要終生仰望兩樣事物:皇帝的冠冕和教宗的權杖。
前者代表世俗至高的權威和律法,後者則是光輝在人間行走的象徵,兩者構成了神聖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基石,行走塵世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仰望著他們生存和生活,從卑微的平民,到尊崇的貴族,乃至神秘而強大的魔法師,概莫能外。
所以,很少有人思考過,當兩者產生衝突時,會是怎樣的情形。
比起虛無縹緲的天國,似乎世俗的權力更有說服力一些,但大陸上絕大多數平民都難以成為貴族,意味著他們根本享受不到現世的財富和地位帶來的好處。這注定了,對於他們來說,保持對光輝的虔誠信仰,從容而寧靜地走完平凡的一生,死後在天國中尋求永恆的幸福與極樂是唯一的選擇。
這種簡單而樸素的信念便是千年以降,光明教會巨大影響力的根源。
因為權力的範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然而不同國度的百姓對於信仰的訴求卻可以超越國與國的邊界。
歷史上,任何一國的君主,都不能忽視教會的力量,甚至大多數情況下,在十字架面前,不得不低下在世人眼中高貴的頭顱。
君士坦丁並非不知道歷史,只是由於進入帝國的時間還比較短暫的緣故,他還難以明白這些,對於自幼涉足黑暗世界的他來說,還是刀劍或者魔法來的更有力量些。
但現如今,他已經隱約清楚了身上這件教袍的分量。
“對於教會高層的大人物而言,無論是誰,明面上,要想使用手段打擊異己爭權奪利,都必須以光輝的名義行事。”
“然而對於神眷者來說,這個理由是無法成立的,因為神眷者受到光輝的眷顧,代表神的意志,等同於光輝本身,反對神眷者就等於反對光輝。”
“所以,即便是那些老謀深算的教會大人物,也只能採取暗殺這種見不得光的手段。”
在腦海中理清了這層關係後,君士坦丁對於接下來的行動放心了些。
有這麼個最好的擋箭牌,對於自己接下來的行動無疑是極為有利的。
想到這,他不由自主地望向坐在馬車裡的狄安娜。
四皇女坐在一把精緻的椅子上,安靜地倚在窗邊,看著窗外的風景。
車隊行駛在距離艾格斯行省某處的荒野,距離山谷血戰後,騎士們又歷經了幾天的行程,終於離開了休蘭行省,接近了神聖帝國的心臟地帶奧林匹亞平原。
此刻已是傍晚時分,透過窗,可以看到側方起伏的山巒,遙遠的山巔上空,還淡淡地殘留著晚霞的餘暉,少女的臉在在暮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
但君士坦丁絲毫沒有欣賞對方美貌的心思,對他來說,更值得注意的是狄安娜在那場山谷戰鬥中展露的力量,透過莫德雷德後來的描述,他大致還原出了那場血戰的原貌,最終他得出了一個判斷。
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皇女,不僅擁有足以讓她行使高等魔法的魔力,還有與年齡並不相符的冷靜和睿智。
從一開始的刻意示弱,將異端的底牌全部逼出,再到最後決定性的一擊,以及莫德雷德最後恰到好處的出現,都是這位皇女閣下的精心安排。
似乎就連維克托的死亡,也在她的預料之中,而維克托臨死前展露出的對狄安娜那種至死不渝的忠誠更讓他感到一絲疑惑。
藉助這場戰鬥,狄安娜在世人面前證明了自己作為神眷者的能力,展現了誅殺異端的決心,並樹立起自己不容侵犯的威嚴,為進入教會高層鋪平道路。
維克托死後,他手下的那些守夜人效忠的物件將會是即將成為聖女的狄安娜,想必再過不久,聖靈廳就會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而獸人們流竄進帝國內部的事實,將會成為許多教會上層人物潔白教袍上一道抹不去的汙點。
跟這些巨大利益比起來,幾十名親衛的死亡,根本就不足考慮。
他甚至懷疑,是否就連路西法議會的暗殺計劃,也是這位皇女刻意在幕後推動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位皇女的城府就太可怕了。
但結合他從獵人公會獲得的情報來看,四皇女似乎並不是這樣的人物。
情報顯示,在拜恩斯行省擔任總督的時候,狄安娜在外界眼中的形象都極其正面,這位少女總督心地善良,品行高尚,為人磊落,私人生活也極為簡樸。
在擔任總督的第一天,她就拒絕住進地方貴族為她準備的皇家公館,而是搬進了拜恩斯行省簡陋的總督府。
擔任總督期間,她免除了前任總督設下的各種苛捐雜稅,並把府庫裡多餘的糧食救濟給生活困難的平民。
她拒絕了當地的教士對她私下的“進貢”,並義正言辭地駁回了教會要求擴建教堂的請求,理由是這會佔用過多的耕地,使得當地的農民流離失所。
只要是涉及民生方面,她都顯得異常慷慨,皇室每年給她的費用,絕大部分都被用來修建當地的學校、醫院。在她的許可下,拜恩斯行省的商人們再也不用看當地教士的臉色行事,有了神眷者的背書,他們不需要透過賄賂主教們來從事被教會明面禁止的各種商業活動,這可是其他行省的商人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但這也讓狄安娜得罪了不少教會里的實權人物。
君士坦丁愈發好奇,這位教會未來的聖女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他清了清嗓子:“殿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章節是《神典.箴言篇》,這章主要論述的是……”
半個小時後,狄安娜微笑著說道:“謝謝你的講述,神父,不過,這一章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了,主告誡我們:使人領受明慧的教訓,即是公義和正直…”
“呃,那我們講吓一章《以賽亞書》,天其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