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偉接著說道,我常常和我們公社的幹部說,要做一個合格的公社幹部,一定要走得路、喝得酒、講得話、做得事、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
公社工作就是農民工作、農業工作和農村工作,物件是農民,地點在農戶家裡,甚至在田頭地腳,你沒有風火輪,不可能飛到農戶家裡,現在也沒有汽車單車,也不可能坐車到農戶家裡,更不可能要別人八抬大轎把你抬到農戶家裡。
你只有兩條腿,靠兩條腿走到農戶家裡。一天下來,每天少說也得走上二三十里的路。
不管颳風還是下雨,不管天晴還是落雪,也不管是白天還是夜裡,只要有事,你就必須得走路,所以公社幹部必須要走得路。
這是對公社幹部一個最基本的體力要求。宋代的蘇軾寫了一首叫作《惠崇春江晚景》的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如果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村路最知的是公社幹部!
公社幹部天天走村串戶,總是用兩條腿丈量農村的大路和小路,路長路短,路差路好,路冷路暖,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公社工作很多都是透過喝酒做成的。在我們寒州,民風很淳樸,待客又厚道。
自古以來就有進門是客的傳統。客人來了,總要弄點哄麼菜呀酒的,哪怕是挖幾塊罈子蘿蔔,夾幾個酸辣椒,也把自己家裡最好的酒捧出來,陪你喝個十碗八碗的。
酒這個東西很特殊,既能成事,也能敗事。城裡人喝,農村人也喝;當幹部的喝,做百姓的也喝;高興的時候喝,倒黴的時候也喝;辦紅喜事喝,辦白喜事也喝。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嗜酒,與酒為伴;蘇軾是
“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
“文章自天成,飲酒自得之”;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他的醉態朦朧中,奮筆疾書一揮而就的書法藝術瑰寶!
公社幹部雖然不能和這些文人騷客相比,但道理是相同的。文人騷客透過喝酒可以寫出名詩名詞名文章,寫就價值連城的書法繪畫作品,公社幹部透過喝酒,也可以使很多工作在酒席上解決好,很多
“碉堡”就是在
“酒戰”中攻克下來。所以公社幹部喝不得酒,往往是辦不辦得成事,辦事效率高不高的一個標誌。
喝得酒,喝得乾脆直爽的人,常常事半功倍,效率高,效果好;喝不得酒,或喝酒不乾脆不直爽的人,常常事倍功半,效率低,效果差。
我套用蘇軾的詩句,總結公社工作是
“俯仰各有態,喝酒自然成”,
“工作自天成,喝酒方成功”。公社幹部要講得話,會講話。幹部的功夫講穿了,就是耍嘴巴皮子,嘴巴皮子耍不好,幹部就當不好。
耍嘴巴皮子講穿了,其實就是和別人的溝通交際能力。所以,會講話是幹部最基本的一項功夫。
公社幹部不是科研人員,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也不是農民或者工人,工作有沒有成效,主要取決於你能不能將黨和國家的政策、上級組織的精神,通俗易通的有效的傳達給農民,並且讓農民接受。
對於平民百姓,嘴巴兩塊皮,講話不要力,但對於公社幹部,舌不僅必須是三寸不爛之舌,還必須巧如彈簧,而且不能亂講話,亂表態,不能說違背政策的話,講的話不但要有政策依據,符合當地實際,不能講放之四海皆真理的普通話、官話,必須講有的放矢的地方話、方言和土話,還必須是農村幹部群眾喜歡聽的話,包括一些痞話、流裡流氣的話、黃色的話、蠻話、死話等等上不了檯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