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人越聚越多,不但陪讀家長來了,一些本地的也跑來湊熱鬧。
學校門口的記者已經準備好了,機器一開,校長跟記者早就擺在了鏡頭面前,連微笑的表情都恰到好處。
“您好校長,謝謝您百忙之中來接受我們的採訪!”記者客客氣氣地說了一句。
校長連忙笑著點點頭,並習慣性地伸出手跟記者握了一下:
“謝謝謝謝!謝謝電視臺對我們學校的支援!”
周圍鬧鬧哄哄的,鏡頭對著兩個演習了N遍的人在那邊說著陳詞濫調,攝像師忍不住乾咳了一聲。
校長滔滔不絕地講著去年的模板言論,連動作都一樣,一點創新都沒有。
記者時不時地往心角度帶,校長每次都是很負責任地繞回來。記者只好放棄了創新思維模式。
當校長說出最後一句“謝謝大家”的時候,圍觀家長們便噼裡啪啦地鼓起掌來。
記者剛說要找家長代表來說幾句,馬上人群中的媽媽們便拼命往上擠,旁邊志願者加記者助手一起攔都攔不住。
家長的積極性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攔得住呢?志願者的作用,也就是“只防君子不防刁民”的存在罷了。
陪讀媽媽一齊湧上來,記者不停地喊“別擠了!只要一兩個人就可以了!”,然並卵,熱情似火的媽媽們並沒有停下爭先恐後的腳步。
知道你只要一兩個人,要是要一群人的話,咱還費這勁擠嗎?記者同志你太不瞭解我們這個群體了!
終於有兩個媽媽衝在最前頭,二人幾乎同時搶過了記者手裡的話筒,你拉一下我拉一下,輪流對著自己的嘴巴發言了:
甲先開口:“今天我很高興!”
乙連忙拉過話筒:“我也很高興!”
甲:“我兒子一會要坐上送考的大巴去市裡了,去完成他光榮的使命!”
乙:“謝謝學校領導給孩子們這麼一個大的排場!”
記者聽了很是欣慰,心說這一屆家長素養很高啊!說話方式跟校長的套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
這麼一想,剛才對媽媽們搶話筒的的不滿也就煙消雲散了。
得意不過三秒,馬上畫風就突變了,因為兩個媽媽都想拉著話筒多說一會,搞得兩人從一臉和善慢慢轉變成了橫眉冷對。
甲用力拉著話筒:“我要感謝兒子的班主任老師,謝謝他三年來事無鉅細地照顧孩子,也謝謝...”
沒等她說完,乙立馬雙手來拽話筒:“拿來吧你!該我說了!我兒子今天坐著雙層大巴出發,擱古代就是高頭大馬呀!所以我要謝謝安排車輛的負責人,謝謝他給孩子們好彩頭!有了這個...”
“夠了你!說一大段了!”
“喂!我還沒說完呢!”
“你鬆手!”
“你先松!”
一言不合兩人就用另一隻手互相揪起了頭髮,話筒還一起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