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正月初一。
遠古的顓頊帝和夏朝都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曆,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商朝使用殷歷,殷歷建醜,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朝使用周曆,周曆建成子,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朝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以初一為元旦;大漢帝國前期仍使用秦歷,孝武皇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制的太初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曆,以正月初一為元旦。
這一天的長安城內,不管是尋常百姓還是達官貴人,人們都要祭祖,迎喜神要到各家去拜年,要放炮。(爆竹是鞭炮的前身,最早是往火堆裡扔竹子,竹子遇熱爆炸,認為這樣可以驅鬼。)
正月初一還要佔歲。
佔歲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本朝東方朔先生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
這一天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拜年。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一般官宦富豪人家就遣僕人用名帖投賀,當時稱為“刺”,故現在的名片又稱“名刺”。當時社會的上層人家都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就是後世賀年卡的起源。
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婦女必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
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
正月正日這天,群臣進宮朝拜,君臣同樂,皇帝把稷(或者其他五穀)和羊肉燒成的羹湯賜予群臣吃。
傍晚時分,群臣紛紛出宮返家,天子劉洵則是留下了兵部尚書史曾和吏部尚書史高,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
天子劉洵將兵部的奏章拿了出來,對吏部尚書史高、兵部尚書史曾說道:“兩所海軍學院的畢業學子,朝廷要妥善安頓。凡是屬於大漢海軍的將士,一律由兵部職方司負責,百工型的學子,則由吏部文選司負責任命,二位愛卿要分工合作,做到量才使用!”
吏部尚書史高、兵部尚書史曾拱手稱是。
接著,天子劉洵便對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說道:“如今海軍事務繁多,在兵部之中已經自成體系,所以朕準備將海軍事務單獨提出來,在朝廷成立海軍部,將兵部改組為陸軍部。陸軍部的尚書依舊是史曾愛卿,海軍部尚書由樓船將軍楊輔出任。大司馬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兵部尚書史曾當即愣住一下,臉色也有些難看起來。這就意味著要對自己分權了,是不是天家有什麼想法?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沉吟了一下,目光掃過吏部尚書史高和兵部尚書史曾,看到二人臉上的擔憂,心中也有了一絲明悟。
“啟奏天家,臣以為海軍雖然有了非常大的發展,但是眼下我大漢的強敵都在北方和南方,海上依舊是風平浪靜,朝廷似乎沒有必要對海軍如此重視啊?”
天子劉洵搖了搖頭,說道:“幾位愛卿就事論事便好,不要多想。朕也知道眼下海面上並無大事,但是如今無事不代表將來也無事,朕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
說完,天子劉洵看向了兵部尚書史曾,說道:“兵部改組之後,兩所海軍學院的事務一併移交給海軍部。不過愛卿和職方司上下也不要閒著,朕後續會降旨成立陸軍學院,專門為漢軍培養、整訓將領,此事便交由愛卿負責了!”
兵部尚書史曾急忙拱手稱諾。
這時,吏部尚書史高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朝廷成立海軍部,那海軍部的日常軍務是什麼?以臣之見,我大漢帝國在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都不會對海外用兵,甚至海外都是不毛之地,朝廷也無處用兵,所以……”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所以這海軍部最好就不要成立,是不是?”
“臣不敢!”
天子劉洵說道:“今日之事,朕只是通報三位愛卿,並且三位愛卿要鼎力部署下去。海軍部的成立與兵部的整改勢在必得,朕絕不會讓步,今日朕便會降旨,三位愛卿可以告退了!”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兵部尚書史曾、吏部尚書史高都是一愣,三人不明白天子劉洵為何在此事上如此獨斷專行,難道天家推行此事還有別的深意?
當三人走出大殿的時候都是相對無言,都在沉思著天子劉洵的弦外之音。可是直到三人出了未央宮,也沒能想出什麼來。
當日,天子劉洵頒佈三道聖旨,分別宣佈成立海軍部、改組兵部、籌建陸軍學院三件大事,一時間朝野譁然!
深夜時分,已經被天子劉洵任命為陸軍部尚書的史曾換上了便服,乘坐馬車來到了吏部尚書史高的府上。
見到一臉憂愁的史曾,史高重重一嘆,說道;“你不該在這個時候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