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劉洵和眾人站在輿圖跟前,眾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金城郡的方向。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用長杆指著臨羌城的位置,說道:“天家請看,以臣之見,羌人的主攻方向應該在臨羌城。羌人只要拿下臨羌城,便進可攻退可守,而且還可以獲得充足的補給,以先零羌豪帥滇零的才智,第一戰肯定會攻打臨羌城!”
兵部尚書史曾也點頭贊同,說道:“大司馬所言非常對!臣也已經做好了準備,以兵部的名義向西南行軍總管、安南將軍、營平侯趙充國下令,命其立即率部南下馳援臨羌城!”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沉吟了一下,說道:“營平侯麾下只有益州郡國兵三萬兵馬,而金城郡本地的郡國兵還分散在各處,時間上已經來不及集結了。也就是說,眼下能夠馳援臨羌城的兵馬只有這三萬兵力了!”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沉聲說道:“是啊,營平侯手中的兵力很是單薄,朝廷必須儘快調集援軍南下。希望營平侯可以堅持住。”
兵部尚書史曾說道:“營平侯手中的三萬大軍都是從北方戰場上撤下來的精銳悍卒,雖然與羌人的二十餘萬大軍相比,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但是憑藉著臨羌城的堅固,絕對可以堅持到援軍趕到的!”
天子劉洵盯著金城郡方向,這些天來已經將金城郡一帶的地形和要點全部爛熟於胸,每天都在思考著對羌態勢。
“此戰朝廷必須全力以赴,決不能讓西南戰事遷延日久!”
就此,天子劉洵便定下了此戰的基調,那就是全力應戰!
說完,天子劉洵轉身回到了龍椅上,對兵部尚書史曾問道:“兵部有何意見?”
其餘眾人紛紛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兵部尚書史曾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兵部已經擬定了馳援計劃:此戰徵調三千營、五軍營和北軍南下,並且沿途徵召三輔司隸和涼州等地的郡國兵,一同馳援!”
“准奏!命兵部與大司馬一同擬定詳細方略,今日便要見到草稿!”
“諾!”
而後,天子劉洵又看向了戶部尚書史玄,問道:“戶部何時可以籌措到大軍所需的錢糧?”
戶部尚書史玄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戶部設立在長安城和司隸一帶的府庫大多充盈,臣已經命令各處府庫立即調集錢糧、彙集到杜縣新軍大營。如此算來,臣只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便可以籌集到大軍奮戰兩月所需的錢糧了。後續錢糧也會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目前戶部已經開始在沿途設立轉運站,並且徵發民夫……”
“很好!”
天子劉洵又看向了尚書令丙吉和中書令魏相,說道:“從今日起,朝廷進入戰時狀態,尚書省各部的公文全部由尚書令負責批閱,中書省的公文往來全部由中書令負責轉達。從今日起,朕只關心西南戰事,所有相關奏報、情報、公文,全部直送宣室殿!”
尚書令丙吉和中書令魏相心中一震:此前就算是對陣匈奴人,也沒見天家如此持重啊!
二人一同拱手稱諾。
其實二人不知道的是,天子劉洵非常清楚羌人各部的韌性,絕不是一、兩場勝利可以平息的,自己必須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後世東漢帝國的衰敗,便與羌人的不斷反叛有關,東漢帝國與羌人持續了上百年的戰爭,直接將日薄西山的東漢帝國拖入了滅亡的深淵!
如今的大漢帝國雖然強盛無比,但是天子劉洵對於羌人之戰,依舊謹慎萬分,一上來便投入了三千營、五軍營和北軍這三支王牌精銳,為的就是以雷霆之力殲滅羌人的主力大軍,防止西南之戰打成持久戰、消耗戰!
天子劉洵一番部署之後,又看向了兵部尚書史曾,說道:“兵部立即給西南行軍總管、安南將軍、營平侯趙充國發令:命其立即率部馳援臨羌城,並據城死守、等待援軍。同時命令金城郡各地的郡國兵開始就地防禦,層層遲滯羌人大軍的前進速度!”
“諾!”
命令金城郡各地兵馬就地防守,就意味著放棄了集結金城郡各地兵力的打算,勢必會形成兵力分散的局面,繼而被羌人抓住機會各個擊破。
這個道理天子劉洵自然是明白的!
可是如今朝廷的部署被義渠安國徹底打亂,金城郡各地的郡國兵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集結迎敵了。此時強行集結除了耗費時間,讓羌人更加從容的圍攻臨羌城等各處城池之外,沒有任何好處。還不如就地防守,至少可以讓羌人大軍的前進速度降下來,為保衛臨羌城爭取時間。
此時,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兵部尚書史曾的臉色都很難看,金城郡的形勢非常危急,稍有不慎便是全郡失守的下場!
這種情況對於大漢帝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也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這時,天子劉洵看向了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從今日起,刑部從鎮撫司中抽調精幹力量支援兵部,儘快南下,蒐集羌人各部的動態和相關情報……”
刑部尚書樊明當即拱手稱諾。
如今雖然朝中的三省六部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但是天子劉洵依然感到處處都是漏洞,自己對於眼下朝廷的構架還很不滿意。
至少是軍國大事上,朝廷就沒有一個獨立的、專業的情報蒐集機構。
如今在軍事上的情報蒐集工作,都是兵部來做的,雖然也是實至名歸,但是天子劉洵依然認為朝廷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軍事情報部門,專門用於打探敵國軍情等事項。